小盗龙恐龙是中生代称霸陆地的庞然大物,它们先进的身体构造已经完全适应了陆地上的生活。但是恐龙们并不仅仅满足于在大地上奔跑,它们将目光投向了宽阔的天空,于是一群小恐龙爬上了树,长出了飞行用的羽毛,小盗龙就是它们之中的代表。的白垩纪早期,我国辽宁省被大片绿色的森林覆盖。一缕缕金色的阳光穿过树林缝隙,投射在平静的湖面和周围的树木上。大群昆虫聚集在湖边寻找适合产卵的水洼,就像一团团嗡嗡作响的“黑球”。几只金色的飞鸟穿行于天空之中,它们上下翻飞,冲散了昆虫的队形,攻击那些在群体边缘的虫子。这些鸟叫作波罗赤鸟,是生活在这个地区众多原始鸟类中的一种小型猛禽,以昆虫、鱼类和小型蜥蜴为食。在湖边一棵高大的银杏树上,一只小盗龙正凝视着这场野餐会。小盗龙是掠食者,它们会吃鱼、蜥蜴、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面对在空中飞行自如的鸟类,小盗龙有自己的办法。它们会躲在高高的树冠上一动不动,以免猎物察觉到自己的存在,待时机成熟会一跃而起,张开翅膀,快速向下俯冲,在鸟儿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抓住它们。面对眼前的波罗赤鸟,这只小盗龙也准备采纳同样的战术,它用四肢的钩爪抓住粗大的树干悄悄向树顶爬去,而那些波罗赤鸟还在忙着享用美味,根本没有发现躲藏在树上的杀手。距今约 1 亿 2 千万年前参加“古盗鸟事件”新闻发布会的徐星1999 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用很长篇幅刊登了一篇题为《霸王龙长羽毛了吗?》的文章,了一块来自中国的奇妙化石,这块化石展示了一种具有鸟类身体和恐龙尾巴的动物,讨论人员把它称为古盗鸟。古盗鸟的发现为鸟类起源于恐龙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文章一出就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巧合的事情,中国古生物学家徐星在讨论一块来自辽宁的恐龙化石时,惊奇地发现这块化石的尾巴竟然与古盗鸟一模一样。徐星很快将这个情况通报给了美国方面。2000 年,《国家地理》杂志召开了记者发布会,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就是“古盗鸟事件”。徐星在“古盗鸟事件”之后继续讨论手中的恐龙化石,并最终将其正式命名为小盗龙。小盗龙的意思是“小盗贼”,来自其很小的体形和掠食的习性。小盗龙是一个可爱的名字,但是这个名字却并没有将它的与众不同完全表达出来。小盗龙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小的恐龙之一,体长为 0.45—1 米,体重约为 1 千克。也就是说,成年小盗龙大约比今日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喜鹊略微大那么一点儿。相对于整个身体而言,小盗龙的脑袋很大,呈三角形。它们的眼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