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员中榜样教育的策略讨论摘要:少先队主要依托少先队活动来对少年儿童进行品德教育,而榜样教育是少先队落实品德教育的重要方式。通过榜样来教育少先队员,可以促使广阔少先队员认同并主动学习榜样的优秀品德,在生活中积极模仿榜样的先进行为,进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我国大多数小学中,少先队员榜样教育处于被忽视的边缘,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少先队员中榜样教育存在的不足及问题,从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丰富榜样教育活动、坚持榜样教育的生活性等方面提出适宜的对策,力求发挥好榜样的作用,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培育青少年高尚的品质,让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全面进展。关键词:少先队员;榜样教育;策略讨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水平比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弱,需要各方进行正确的引导,他们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少先队员榜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种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弘扬优良时代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少先队员中榜样教育存在的不足及问题(一)榜样教育的方法过于古板目前大多数学校对少先队员进行的榜样教育主要采纳传统的教育方法,宣传方式和教育方法过于古板。基本的流程是:通过学校的宣传栏、显示屏或印发宣传书籍等对先进人物及其事迹进行宣传,或者是在各级部班内组织主题学习班会,并收集学生的观后感。这几种方法表面上看兼顾了“宣传事迹、学习精神”两个方面,但是方式过于古板、老化,侧重点偏向宣传实际,对榜样精神的挖掘不够深刻,且“套路”固定,学生已对传统德育方法厌倦甚至抵触,他们很容易把学校德育理解为简单的看视频、写观后感等,长期沿用下去教育效果并不佳,需要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二)对榜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榜样教育的重要作用应该引起各中小学的重视,但是目前很多中小学教学理念落后,把少先队德育工作当作走过场,做一些表面工作来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德育工作未落到实处,少先队榜样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虽然小学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学生不存在升学压力,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仍然影响着教学培育方案的制定,而且社会各界对学校的评价也停留在学生的考试优秀率和升学率上,导致学校教育仍然偏向学科知识,德育则成为思想品德老师的责任。一般思想品德老师又多由班主任或其他学科老师兼任,囿于专业的局限性,不能制定出适宜的培育方案,学生的德育情况不容乐观。正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