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社区创建注意的问题安全社区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共建安全,共享和谐”,秉承这个理念,XX县区于2006年5月启动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几年来,在中国职业健康协会和省、市安监局的指导下,XX县区从成立跨界合作组织入手,统筹规划、系统推进,整合各部门资源,完善工作机制,把开展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有效地把安全社区创建与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起来,与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安全社区为载体,共建、共享、多元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和创建格局,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地区事故总量总体平稳,各类伤害事件逐年下降,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明显提高,实现了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在这里,笔者简要阐述创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1安全社区建设要确立为一把手工程安全社区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领导的意识与决策。创建之初,社区要建立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整合社区内各方面资源,共同开展安全社区促进工作。也就是说创建单位要将驻社区内的安监、卫生、社区行政管理、民政、公安、消防、交通、教育、企业、商业机构、社会团体、志愿者组织和居民代表联合起来共同组成安全社区推进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利用各自资源共同实施安全促进。可以看出,安全社区建设内容量大面广,需要协调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和在人、财、物上的全力保障,绝不是一个部门或几个人能完成的工作。所以,安全社区建设必须要确立为“一把手”工程。创建工作中,创建单位要坚持党政领导亲自抓、亲自调度,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投入力度,要按照“区级抓主导、街道抓主创、社区抓主体”的思路,广泛组织和吸纳社会各层面力量参与创建工作,着力实施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创”机制,确保创建工作能够顺利、长期稳步推进。2安全社区建设要体现民需民意居民的积极参与是安全社区建设的基础和源泉。众所周知,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为了群第1页共15页众,也必须紧紧依靠群众才能做好的工作,是将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安全社区倡导的“安全”不同于通常意义的生产安全,它的内涵更加丰富,大到社会稳定,小到邻里和谐,涉及居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日常开展的家庭防盗、防火、防暴力、防煤气中毒、老年人防跌倒防诈骗等促进项目都与百姓息息相关。只有让百姓关心、关注、参与、互动,才能保障我们工作开展有基础,项目实施有效果,才能有效解决造成居民伤害的各类危险源,使百姓减少伤害。因此,创建过程中,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理念,安全促进项目的设立、实施要依据居民的安全需求,充分听取和采纳志愿者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呼声和建议,把安全促进项目做成服务百姓的民生项目。3安全社区建设要突出区域特色安全社区建设的核心在于项目引领,以点带面。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区域特点,危险源、高危人群和高风险环境也不尽相同。创建工作中,我们要切忌大而全、照搬照抄和简单地“拿来主义”,要紧密结合本社区实际,突出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以及弱势群体的安全需求,准确定位本社区的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问题,科学策划实施安全促进项目。以XX县区为例,北站地区是全市交通枢纽、商厦林立、外来人口多。对此,新北站街道针对地区实际情况,策划了高层楼宇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四进和小旅店标准化管理等一系列突出区域特色的促进项目。实际上,这些工作都是贴近老百姓需求,抓的正常业务工作,经过安全社区理念引领,完善成为安全促进项目。因此,创建单位要注重深入挖掘,使各类促进项目既形式多样,又突出区域特色、切实有效。4安全社区建设要强化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是实现安全社区理念的根本保证。社区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我们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社区居民,各项工作也是围绕和依托社区展开的,正所谓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创建进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全体成员的广泛参与,通过各种活动和方式,建立政府与民间组织以及公众沟通的渠道,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促进公众第2页共15页对政府决策的理解和支持,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