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民工进城体制的设计框架及建议一、将农民工问题提到战略高度,成为统筹城乡的核心问题来解决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部分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绕不过去又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中国农民的转移之路主要是农民工,农民工问题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具有特别的历史地位。农民工跨地区流动就业蕴含着深刻的体制变革因素,是推动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力量。农民工的巨大浪潮冲破了劳动力市场的城乡界限、地域界限和部门界限,使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的机制成为现实,促进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促进了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促进了通过市场合理配置劳动力机制的形成,也极大地推动了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近年来,统筹城乡,科学进展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要想富裕农民,只有减少农民(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农村部已有其它讨论支撑,此不赘述)。当前城乡统筹的核心是如何加快农村非农就业劳动力尽快从农民工转变为市民的进程。其中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劳动力,即农民工群体中的相当部分,真正根据非农就业劳动权利全面落实政策和改革完善现行的劳动制度(主要是改革依城乡户籍而划分的城乡分割的城市劳动管理体系)。二、将四项制度(就业、教育及培训、医疗、养老)作为农民工进城的基本制度,全面落实非农就业劳动权利的平等化,应以社会保障法正式实施为标志。宣布在非农就业领域将上述四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与户籍制度脱钩,旨在率先消灭城市中的二元结构,为彻底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铺平道路应该根据科学进展观的要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陈旧落后的管理理念,由过去主要面对和管理户籍人口,转变到同时面对和管理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由排斥、防范、管制农民工转变到公平地为其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使其在就业、劳动保护、工资待遇、子女教育、医疗及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享有与城市市民平等的权益。其要旨是:未来建立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既不应该让城镇人口继续维持因为户籍身份而享有的特别利益,也不应该要求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分享旧城市人口的特别利益,而是要以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四项基本制度为基础,全面落实非农就业劳动权利的平等化。应以社会保障法正式实施为标志,宣布在非农就业领域将上述四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与户籍制度脱钩。任何以户籍为名,在上述四项基本制度方面继续给予进城农民工卑视性政策都将是不允许、视为严重违法行为。目的在于彻底淡化户籍在福利方面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