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领导起草讲话稿,是党政机关中的文秘和讨论室人员常常性的工作。记得笔者刚到党的机关工作时,有一位老同志说,他第一次给部长起草的讲话稿最后只保留了一句话,其他的全部都改了,等于重写。看来,为领导起草讲话稿不是一件好差事。事隔多年,回过头来看,起草讲话稿说难也难,说易也易,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领导讲话不是个人创作,而是 职务 作品,是代表一级组织、一个领导集体、一个机关发表意见,但是,又要有领导干部个人的风格和性格特征。如何把这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是很考手艺的。好的讲话对听众有一种吸引力、感召力、鼓动力。 有人说,只要是大笔杆子就能写好讲话稿。其实不然,陈伯达不是大笔杆吗?还被斯大“”“”林封为 中国的历史学家、哲学家 ,但他为毛泽东起草的 八大 开幕词毛泽东就不满意,“说写得太长,扯得太远,弃之不用,找到他的秘书田家英: 不要写得太长,有个稿子带”在口袋里,我就放心了。 这篇唯一例外、不是毛泽东亲自起草的两千多字的开幕词,被34 次热烈掌声所打断,其中有 5“”次是 长时间热烈鼓掌 ,足见反响之强烈。谁都以为,“”“这篇充满 毛泽东风格 的开幕词出自毛泽东手笔,发出了由衷的赞许。毛泽东却说: 开”幕词是谁写的?是个年轻的秀才写的,此人是田家英。 一篇符合要求的讲话稿,一要对路,二要出新。 对路,首先要对实际的路。讲话不外乎分析形势、释疑解惑,阐述意义、引起重视,总结经验、指引未来,提出任务、明确要求,揭示问题、发人深省等等。总之,就是要解决当时最急迫、最重要的问题。这些都要求对实际情况了如指掌,讲话才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鲜亮的时代特征。若干年前,笔者曾陪一位上级领导同志到下面检查工作,他一路上都讲发扬党的三大作风,总给人以似曾相识又不解渴的感觉,关键是下面同志都想知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究竟应当怎样发扬三大作风,而这一点又语焉不详,岂非隔靴搔痒? 对路,还要对讲话的领导干部角色的路。这对起草人来说,是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讲话的是主持全面工作的领导、分管领导,还是部门领导,是专家学者型领导还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领导,是举重若轻型还是举轻若重型领导,个人气质是哪种类型,都要与领导干部本人相符。国家科委有关领导在为 1978 年 3 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起草讲话稿时,邓小平的讲话是从他作为科学教育的主管领导人的角度,来讲科学工作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的;华国锋当时是国家最高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