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气的表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语气的感情色彩和重量,这是语气的灵魂; 2、是语气的声音形式,这是语气的形象; 在灵魂的支配下,形象发生姿态万千的变化。 语气的感情色彩是指语句中包含的态度倾向和感情情绪。态度和倾向是建立在推断和分析墓础上的赞成、反对、歌颂、抨击、赞扬、批判等等; 感情的重量就是程度、分寸、火候。 语气的感情色彩和重量的综合形成稿件的基调。 二、语气的感情色彩和重量四个原则。 语气的感情色彩和重量的确定,从宏观和共性的方面讲,要符合四个原则: 1 符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和积极的精神理念; 3.符合真、善、美的标准; 4.符合大众传播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三、语气的感情色彩和重量具体操作方法: (1)精心、细致、周到的理解和感受文字的思想感情、内涵和意图; (2)把文章和的特点、风格统一起来,协调把握。 (3)将的真实情感、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特点融入到文章中,唯此,朗诵作品才有自己的特色、个性。 四、语气的声音形式问题。 对语气的感情色彩、重量的分析和把握基础上,还要进行感受的积累和酝酿阶段,形成蓄势待发之势,最后通过声音形式表达出来。 语气包括三个要素:气息、声音和口腔状态。 1、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它来自思想感情的运动。思想感情的运动导致气息的运动,气息的运动使声音形式发生变化。 2、声音是音色、音高、音强和音长的综合。此四者通常是协同发生改变,它们的变化也会导致声音形式的变化。 3、口腔状态指在思想感情的要求下,因吐字归音而导致的口腔的松紧、开闭等变化状态。 此三个要素中的一个发生改变,声音形式都会起变化,而往往是在三者配合下共同作用于语气的声音形式。 复杂鲜活的语气是体现有声语言的魅力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