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探究细节思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探究细节思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_第1页
1/2
探究细节思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_第2页
2/2
摘要:目的 讨论对精神科护理人员采纳细节思维管理法对护理质量的优化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精神科护理人员共 34 例,实施为期两个月的细节思维管理。对比实施前后各项护 理操作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实施细节思维管理法后护理人员各项护理操作评分明显提升,实施前分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对精神病科护理人员展开细节思维管理能够显著改善护理质量,具有推广价值。关键词:精神科;细节思维管理;护理质量精神病患者属于特别人群,其精神意识不受其控制,具有突发性、冲动性及不可预见性等特点,再加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周围环境及人为原因刺激等因素的影响下,极易发病,给他人或自身带来损害[1]。细节思维管理能够让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加强细节防范,避开护理疏漏。本院基于这一背景,讨论了这一管理模式在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1.2 方法 在讨论前对所有护理人员各项护理操作予以评分,计算平均得分并详细记录。对讨论对象展开为期两个月的细节思维管理,结束后再次评分并展开分数对比。具体管理操作如下。1.2.1 细节思维理念的灌输 精神科护理具有一定特别性,由于患者精神状态并不稳定,在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因素较多,护理人员需在观念上认识到护理干预重要性,避开患者发生危险。对精神病患异常行为需留心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并实行跟踪观察方式,找出异常行为可能造成的危险,必要时制止或控制患者行为。护理人员需具有细节思维理念,用理念指导护理行为。1.2.2 日常沟通细节护理 精神病患者初到医院、病房这类陌生环境时,难免会产生心理压力或紧张感,这对于药效发挥及患者治疗依从性均会产生影响。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热情、保持微笑的向患者病房状况,取得患者信任,降低其心理防护。在对患者的称呼上,可避开出现"病人"、"患者"等可能对精神病患者产生刺激的词汇,从细节着手降低患者发病几率。1.2.3 护理操作细节控制 护理人员需加强对自身护理能力的法律规范化,增强临床护理责任心。在这一点上,护理操作包含日常文书书写、消毒、物品准备等多方面,护理人员应注重对操作的细节控制,避开由于工作上的疏忽造成治疗记录不清楚、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或是医疗器械缺失等危险。护理操作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有效性,对患者病情可达到辅助效果。1.2.4 细节观察预防危险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评价其风险性,对严重患者安排专人进行护理管理。此外,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探究细节思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