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82 岁的金大爷刚做了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很成功,医生说他恢复得很快,甚至比那些年轻一些的病人恢复得还要顺利,这两天他就能出院了。“金大爷回忆起这一个多月的住院日子,笑着说: 多亏了我的老伴,没有她的照顾,我不会这么快康复,辛苦她了!还有我的儿子和女儿,他们轮流给我们老两口送饭,陪我们聊”天,推我出去散步,让我们放松心情。现在医学技术这么发达,我真幸运啊! 老人的女“儿说: 父亲平常就是个乐观开朗的老人,很少生气,对谁都笑眯眯的,也爱帮助人,朋友特别多。这次我们都觉得很危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没想到父亲这么顺利地挺过去”了,想想一家人又能在一起多好啊,真是很感谢医生们! 在临床上,那些生病以后就一筹莫展、郁郁寡欢的病人很多,抑郁焦虑的心态会让人吃不好,睡不香,精神状态差,这对病情是非常不利的。临床观察已经证实,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对手术效果有不同的影响。一般认为,有轻度抑郁情绪者对手术效果影响不大,因为轻度的情绪变化恰恰反映了病人的正常心理适应功能,说明病人对面临的手术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抑郁情绪过于严重则影响手术效果,因过度抑郁会减缓伤口组织再生,使伤口愈合减慢,应激的生理反应可以抑制机体天然防备机制而使炎症易于扩散。然而,完全没有情绪波动同样不利于手术后恢复,它说明病人对医护人员或手术过于依赖,对手术的危险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康复的艰巨性等均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一旦面临不尽如人意的现实时便会无法应对。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患者的情绪波动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点。1 对手术了解不够,过度紧张。一提及手术就联想到切口、出血和痛苦,甚至出现意外。岂不知道大多数手术是安全的,是在充分麻醉、无痛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预后多数是令人满意的。还有的病人认为,所有的手术都是万能的,完全依赖医护人员或手术,或者期望值过高。2 既往手术体验及情绪障碍。以往的不成功手术史可能使病人通过不愉快的联想而加重焦虑与担忧。3 人格特征的差异。人格较为健全的人在面对应激事件时依旧能够很好应对,而人格脆弱的人在应激事件作用下易发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4 医护人员及医疗环境的影响。医护人员的态度、病人对医护人员的心理评价、周围环境都会对病人的心理活动造成影响。往往微小的刺激会使病人产生强烈的反应,尤其是医护人员的言语态度。医疗环境,甚至同室病友也可能对病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