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湾城街道与复旦大学社会进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学生实践基地合作细化流程一、建立合作基地为实现社区、校区资源整合目标,助力社区和谐自治,新江湾城街道与复旦大学社会进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将以学生团队参加社区服务项目为主要方式,深化合作水平,以新江湾城街道志愿服务中心为依托,共同建立双方合作基地,并开展项目设计大赛、举办合作基地授牌、挂牌仪式,明确合作领域,法律规范合作模式,实现双方友好互助、互惠共赢。二、合作领域双方合作领域主要包括围绕社区需求及区域进展规划所开展的各类服务项目、社区调研、公益活动、教育培训等。双方以“益立方”项目设计大赛为开端,在文化建设、环境养护、社区安全、睦邻活动、为老服务、社区教育等领域,由学生设计并开展一系列有利于社区建设的项目和活动,以居民和社区需求为基础,在深化合作过程中不断发挥学生团队优势,创新项目内容,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三、合作细则新江湾城街道:1、明确学生团队社区服务方向,为学生团队项目设计和活动方案制定提供可行性指导和分析。2、对于满足居民需求的项目、活动,由街道为学生团队提供基地、对接路径以及各类可提供资源(物资、人员等)支持。3、街道对于学生团队项目实施结果进行评估,明确各类指标完成效果,确保项目对于社区建设起到促进作用。4、街道为学生团队制定激励机制,给予优秀项目鼓舞和肯定(如证书、奖状等。复旦大学社会公共政策学院:1、为街道各项社区需求匹配相应的学生团队、师资队伍等资源,在社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设计项目和各类活动。2、学校应鼓舞学生积极参加社区建设,指导学生团队参加社区服务和项目,不断提升学生社会实践水平;3、学院对于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建立相应管理制度,明确学生参加社区实践的行为法律规范,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4、明确学生学期、时间、实践周期等要求,可与街道共同制定定时、定点的固化合作方式。四、合作模式新江湾城街道与复旦大学社会进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以新江湾城街道志愿服务中心、上海仁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为合作中介,借助“益立方”项目设计大赛,以项目设计、项目运行、项目评审的方式实现合作基地建立后校区与社区首次共建,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究双方合作模式,建立长期、固态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