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明清以来的祖容像面貌

明清以来的祖容像面貌_第1页
明清以来的祖容像面貌_第2页
明清以来的祖容像面貌_第3页
明清以来的祖容像面貌容像,多为晚辈聘请画师为逝去的先人留容,以备怀念、祭祀或招魂之用。也有人因为政、为教有功,深得民心,子民自发为之立生祠绘像。早在 2300 年以前就存在用作招魂及祭祀先人的肖像——湖南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帛画《人物御龙图》。在这幅图里虽然只画出了墓主人的侧面形态,但却如实描绘出男子容貌、形体、前饰特征。对人物外貌、衣饰的重视,正是千百年来祖容像所呈现的最大形式特征及主要图像内涵:招魂祭祀、象征荣耀感和归属感。画家们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不断和完善对人物容貌、神态、外形特征及空间安排的技巧表现,以满足不同者的各种绘制要求——缅怀先祖、缔造宗族象征性的归属感和荣耀感、纪功颂德、教化等。在明清之前,祖容像的准则已确立为:绘画形象不仅真实,而且足以表达形神兼备的人物神态和内心情感;祖容像的技法也足以真实表现人物形象,神态刻画准确、笔法工整细腻。祖容像的基本内容已确定为:独立的人物存在空间、倾向正面性的坐姿、符合社会地位的衣冠、庄严肃穆的面部神态等。“利玛窦携来西域天主像,乃女子抱一婴儿,眉目衣纹,如明镜涵影,跃跃欲动,其端庄娟秀,中国画工无由措手”(《艺术史与艺术理论》P165),这引起了国人的惊奇。大量传教所需西洋绘画的输入,很快在明末引起画家、官吏、士人等的兴趣,并逐渐影响了当时画家的绘画面貌。到了 19 世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陆续输入的西方物质文明在不同程度上冲击传统习俗,逐步改变着持续数千年的农业社会生活及文化。此时,用于宗族祭祀的祖容像绘制也因外来图式的刺激而产生变化,形成了光绪年间写真形式的日趋丰富的局面。呈现写真形式新面貌较出色的是广东一带的画匠们。广州作为当时对外贸易的唯一商港,集结了大量来自西方的商人和旅客,逐渐形成了一个在传统水墨画之外,以西方顾客为对象的绘画市场。当地的外销画家大量吸收、借鉴西洋绘画的技法和表现方式,以迎合市场的需要。史贝森、啉呱当是 19 世纪最为出色的中国肖像画家,他们为不少商人、船长等欧美人士绘像,也替中国商人绘画肖像,他们虽已掌握一定的西方油画肖像表现技法,但却略显生硬。他们以西画技法所画的中国商人衣冠像并非为了宗族祭祀仪式,而是为了留作纪念,或赠与生意往来的外商。渐渐地这些形态真实、立体感强的油画图式开始被接受,并在外销贸易圈以外的民间流传。道光年间,广州出现了以油彩绘制的半身先祖画像,但形式却与贸易画像有所不同。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