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清朝王府的婚俗礼仪

清朝王府的婚俗礼仪_第1页
清朝王府的婚俗礼仪_第2页
清朝王府的婚俗礼仪_第3页
清王府选妇择婿,“门当户对”是首先要遵守的。结成一对夫妻,要履行六次古礼,直至婚礼后第四天,新婚夫妇率仆众回门,气象万千的王府婚礼,才算在“无声”“有序”中曲终。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王府选妇择婿,绝非一般人所想的那样简单。在那个年代,当然要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更主要的是讲究“门当户对”。在清代早期,王府只能与蒙古博尔济特氏(即蒙古贵族)和满洲名门望族如瓜尔佳氏、钮钴禄氏、乌喇氏、舒穆禄氏、富察氏、佟佳氏等通婚。到了清末民初才与内务府联姻。在严格的“门当户对”的前提下,成亲也很不一般。结成一对夫妻,要履行六次古礼(我国古代,婚礼有六:即纳征、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这种古礼演变到明代,六礼之名虽有变更,其仪并无区别,而且已形成礼制,清代沿袭,变更不大。清制婚礼的第一步叫“提亲”,即古礼的问名。这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媒人,从实际情况而言,这个媒人多半是“陪奉”之类的仆妇,因为她们深知名门望族的底蕴,先由她们穿针引线,征得两家长辈同意后,再根据男女生辰八字进行合婚。一般到朝阳门内路北一家“三元子命馆”合婚,如“犯相”,这门亲事就不提了。如合成“上婚”、“中婚”乃至“下婚”,再进行下一步——“相看”。相看中意,再请出有名的某某福晋或一品夫人作为正式媒人,而那个起实际作用的媒人则退居幕后。媒人的第一件工作,是将“龙凤帖(一种精工裱制的大型折子,封面图案为金色“龙凤呈祥”,折内仅写男女生辰年月,如“乾造年”,“坤造年”等字样)和如意钗、钏等物送至女家,叫做“过小帖(”即“放小定”)。此后,少则半月,多则两月,选择良辰吉日,“过大礼”(即“放大定”)。放大定的规模仅次于结婚。“放定”就是下聘礼。清制的聘礼少者二十抬,多则三四十抬不等。所谓“抬”,是把礼品分门类捆在长方形油漆桌上(旧称“栏杆桌”),披红挂绿。第一抬循例是置放紫檀三镶白玉如意一柄,第二抬为“通书”、“礼单”(内写迎娶吉期吉时和应趋避之事)。以下各抬为女用钿子珠花,朝珠首串,四季首饰(多为镶嵌翡翠),袍褂衣料,金银锞子(即约一两重的小元宝),衾料棉花,鹅笼(以鹅代古代之雁,翎染红色,共四只鹅,一笼一鹅,二人抬一笼),酒海(酒为四坛,二人抬一坛,坛体红漆,上绘蓝色龙凤)。此外,喜字馒头(一斤重一个,上印红“喜”)共四抬,绵羊四只,羊毛均染红色。礼品装点完毕,如期由四名王府宫员乘马为前导,浩浩荡荡送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