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世界机器人大会,一档名为《机智过人》的现象级综艺,让沉寂已久的机器人市场再“”次喧闹了起来。且不同于前几年 雷声大雨点小 的概念游戏,商业落地开始成为机器人市场的主旋律。随着人工智能热浪的滚滚袭来,机器人市场的爆红是意料之中的。蒸汽机、内燃机、电力等通用技术诞生后,催化出了一连串的创新应用,当人工智能也成为通用技术的时候,势必会朝着同样的方向进展,机器人或许就是人类最为直接的欲望。只不过,《西部世界》、《机器公敌》、《机械姬》等描绘的场景还太过遥远,眼前的機器人还需要走好商业化的第一步。一面是海水,一面是火焰“”抛开 机器人 在科普界的概念不谈,这几年确实有很多投身机器人的企业出现,不乏已经上市的科技巨头,也有一大批雨后春笋版出现的初创公司。但聚焦到机器人商业化的视角上,看到的却是两种景象:一边是一轮轮喧闹的新品发布潮,一边是迟疑、唱衰和感叹。刚刚结束的 2024 世界机器人大会,就有 160 余家机器人相关企业亮相,医疗机器人、投篮机器人、飞行机器人等等,有理由信任这只是机器人产业的冰山一角。更有数据显示,自 2024 年以来,国内机器人市场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29.7%,2024 年产业规模近 70 亿 美元,估计 2024 年将达到 87.4 亿美元。但在硬币的另一面,国内和机器人相关的融资多集中在天使轮和 A 轮,金额也普遍在千万元以下,诸如优必选之类的独角兽仍然寥寥无几。这些小规模的资金或许可以帮助初创企业完成早期研发,距离量产和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排除半路夭折的可能。事实却也如此,2024“”年含着软银这个 金钥匙 诞生的 Pepper,依靠语音识别、关节活动等迅速成为标志性产品,可到了 2024 年 3 月份就已经资不抵债。优点科技 CEO“刘江峰曾一阵见血地指出: 现在卖得最多的家用机器人,基本上采纳近似”于传销、微商的模式,用户黏性不高,我觉得不会持久。 产业端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吸引到理性的资本方,就连销量看起来还不错的产品,也大多是用机器人的概念忽悠消费者,我想症结大概有以下几点:1.机器人是玩具还是工具?在 2024 年机器人大会前夕的机器人博览会上,有一个看起来有些恐怖的数据:推出教育类机器人的公司数占了全部服务机器人参展商的三分之一。这些教育机器人大多有着类人的外形,搭载了成熟的语音识别方案,然后完成某种指定的功能,比如幼儿的语言教育,比如青少年 STEAM 编程,可假如坐下来体验几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