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性能讨论摘要:指出了随着空气污染和能源紧缺等问题日益严重,以及相应排放法规的日益健全与严格,讨论汽车燃油蒸发排放控制规律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活性炭罐是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在分析汽车蒸发排放产生机理的基础上,讨论了温度、流量和体积等因素对活性炭罐工作性能的影响。通过炭罐性能试验及燃油蒸发密闭室试验,验证了改进后的燃油蒸发控制系统在炭罐工作能力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上具有更优化的性能。关键词: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活性炭罐;工作能力1 引言为了帮助治理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气资源局于 1970 年制定了第一个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法规。随后日本欧洲也相继开始对燃油蒸发排放进行控制,并颁布相应法规。我国的燃油蒸发控制起步于 20 世纪 90 年代,检测方法一开始为收集法,后来变为密闭室法,分别于 2024 年和 2024 年发布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和《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该法规分别检测热浸和 24h 昼间的污染物排放,并将两次测得的 HC 排放的总和做为最终结果,排放结果要求控制在 2g 以内。第六阶段的排放标准大致从 2024 年起开始实施,从《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征求意见稿》中可以看出,相比国五标准,国六标准里关于蒸发排放检测无论是试验方法还是限值要求都有较大变化:新增 ORVR 试验,即加油污染物排放测试,主要用于控制加油时的油气排放;并将原来的昼间排放时间延长至 2d;还对蒸发排放提出了耐久性要求,即车辆的蒸发排放在 16 万 km 的耐久试验中仍然应当满足限值要求;除此之外限制也进一步加严,其中一类车 IV 型试验的限制或将缩减为 0.7g。由此可见,下一阶段的排放标准将对车辆的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策略及系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相关方面控制的讨论很有必要。以上讨论对于改善燃油蒸发控制系统性能,减少燃油蒸发排放具有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笔者重点讨论了环境温度和流量、体积对炭罐性能的影响,并对改进的燃油蒸发控制装置进行试验验证。机动车燃油蒸发污染物除了少部分来自于内外饰中苯等物质的挥发,大部分来自于燃油供给系统受热辐射形成的燃油蒸汽。根据高温,低压的燃油蒸发性较强的原理,环境空气、排气管、汽油泵摩擦损失以及发动机回油都会对油箱进行传热,促使燃油蒸汽的蒸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