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大连环画的教学构思【摘要】本文旨在讨论当代艺术语境中“大连环画”概念的提出以及如何在高校开展相关课程教学的构思。追溯连环画进展历史,吸收、融合众多“新媒介”“新手法”,突出“大”连环画的审美格局与视觉经验,探讨高校中连环画课程设置的侧重点与必要性。采纳文献史讨论、案例分析等讨论方法,得出连环画课程的设置框架,探究在高校培育连环画人才的教学思路。【关键词】大连环画;课程教学;跨界转向;融合创新文章基于传统连环画革新的社会背景,在“大”连环画语境中讨论高校连环画课程设置与架构,分别在连环画进展史讲解、向传统经典连环画取经、图像与文本结合及表现手法选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同时为连环画的跨界、革新作出积极探究。一、连环画进展背景综述连环画作为艺术创作的门类之一,其进展历程由来已久。自两千年前的汉代至今,连环画在内涵与外延方面都随着艺术格局的变化进行转向、探究,并在主题、手法、表述方式及艺术语言等方面不断拓宽其边界。在连环画进展历史中,无论是无名匠人还是深谙创作之道的艺术家,无论是领导阶级的推崇还是群众的接受倾向,都给予连环画在不同的时间段以新生。汉代画像石被认为是最早的连环画起源,而后历经画像砖、墓室壁画、绢本、纸本印刷、插图绘本等承载体裁,而主题囊括了训诫、神仙故事、出游乐趣、文学小说等。直至民国时期,连环画肩负其国家道义重责,转向现实主义创作,与其它艺术形式一起,成为大众化、民族化的艺术宣传方式,“小人书”形式逐渐成型;20 世纪 70 年代,连环画又与年画、宣传画一起构成了新中国的艺术“发声器”,在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二、“大连环画”概念提出如今,在当下架上绘画及多元媒介艺术不断兴起的语境中,连环画也需要适应,以多元化视角进行创新。由此,中国连环画艺委会经多位专家讨论提出“大连环画”概念,在传统连环画基础上,将所有带有叙述性、文学性以及同样具有连续性的视觉艺术形式都可归为连环画。“大连环画”,顾名思义,即在传统连环画的基础上进行拓宽,主要突出“大”门类、“大”格局、“多元”媒介及层次丰富的表现形式,是对传统连环画内涵与外延概念的重新定义,也是对连环画本体语言的独特属性的明确界定。首先,相较于传统连环画而言,“大连环画”在媒介、材料及技术上更具开放态度;其次,拓宽连环画的讲述方式和表现形式上打破“小人书”的桎梏,通过视觉思维的当代性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