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的启发式教学【摘要】对于自己任教的历史学科,刚开始可以用“误入歧途”来形容。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了解的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关键词】历史;启发式;教学首先,什么是历史?英国曾经有一本教学指引书嘲讽地宣称:“历史不是你所思考的,而是你所记得的东西。”这也是我听到过的很多人的论调。看完课程标准,结合“历史”的概念,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要求绝对不是玩文字游戏,也不是搞堆砌,而是实实在在需要落实的教学行为。“‘教学创新’的基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老师要从“‘灌输现成’转变为‘共同建构知识’,从‘提供标准答案’转变为‘共同寻求新知’。”实际上,这就要求老师改变过去传统的做法,在传授给学生基本历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与学生一起去探究历史问题。我们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老师在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合、讲授与引导相结合、肯定与补充相给合的原则指导下,可实行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启发。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启发式的形式谈点肤浅的认识。1 反问启发这是老师从问题相反的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和培育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教材上讲:“中国禁烟的消息传来,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可反问:假如林则徐不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侵略战争了,这种观点对否?为什么?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就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动侵略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老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提出:战争发生的必定性是什么?(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又是什么?(中国禁烟。)这样使学生从战争爆发的必定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来分析问题。例如,讲《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一课时,依据休养生息政策→农业手工业进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的逻辑推理进行启发。可提问:①明太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目的、措施和作用是什么?②农业、手工业进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如何?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如何?④资本主义最初萌芽的时间、地点、标志、特点和局限性是什么?同样,也可以依据④③②①的顺序进行逆向推理启发。不管是哪种推理,都会使学生对明朝经济进展的来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