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水位变化影响下血吸虫病传播的数理模型讨论摘要:本文通过建立数理模型来对血吸虫病各种防治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从多个角度分析讨论各种防治措施的理论效果。模拟的结果表明,所有只针对人的防治措施都在中断实施后疫情有再流行的趋势。关键词:鄱阳湖;水位变化;血吸虫病;数理模型1 讨论背景医学进展到今日已经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许多传染病,但是仍有一些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会直接危害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对传染病的传播规律、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的讨论就日显重要。建立能反映传染病动力学特性的数理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性态定性、数值定量模拟,分析疾病的进展过程,分析疾病流行的原因和关键因素等,为防治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本文中,我们建立了一个针对鄱阳湖地区的血吸虫病传播数理模型,旨在通过模型分析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最终降低人畜患病率。2 讨论区域鄱阳湖湖区附近 11 个县(市、区)是我国最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之一。鄱阳湖属于季节吞吐性湖泊,每年 4~6 月,水位随内河、洪水等流入而上涨,湖面面积扩大;7~9 月又因长江涨水而维持峰值,湖面一望无际。2.1 讨论对象本次讨论中,我们选择了鄱阳湖湖区附近的四个行政村:新华村、大黄村、河西村和吉山村作为讨论对象。2001 年的讨论论文指出,随机取样上述四个行政村中的 2,018 位常住居民和 548 头水牛采纳 Kato-Katz 法(两片)和毛蚴孵化法进行血吸虫病患病情况检查,结果为人群患病率14.93%,水牛患病率 14.96%。2.2 传播模型在模型中,人群和水牛是传播过程的终宿主,唯一的中间宿主为湖北钉螺(以下简称钉螺)。终宿主群体(人群和牛)和中间宿主群体(湖北钉螺)被分为三个流行病学状态,分别为易感染群体(uceptible)、处于感染埋伏期群体(latent)、已感染群体(infectiou)。其中 H 表示人类群体,B 表示牛群,S 表示钉螺群体,(H1、H2、H3)、(B1、B2、B3)和(S1、S2、S3)对应上述三种状态。人群和牛群的感染率分别用 H3/(H1+H2+H3)和 B3/(B1+B2+B3)表示。一方面,从各年龄层水接触率差异的角度,人群被分为学龄前儿童(0-7 岁)、小学生 ESch(8-14 岁)、中学生(15-20 岁)和成年人(21岁以上)共四组,用索引 m 等于 1-4 表示。另一方面,根据种群内死亡率之间的差异,牛群被分为两个大类,即幼年(0-3 岁)和成年(4 岁以上),用索引 n 等于 1-2 表示。钉螺群体也以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