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营养与保育》一.名词解释:1、 营养:是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养料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2、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完美状态。3、 智力:指孩子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认识、理解事物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 完全蛋白质:按照蛋白质中所含的氨基酸种类和比例,可将蛋白质分为完全蛋白质和不完全蛋白质两种。完全蛋白质是指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与人体所需相宜,在膳食中以此种蛋白质作为人体蛋白质来源时,可维持生命,促进生长。5、 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分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人体内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食物蛋白质来提供的。6、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由于食物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比值各有不同,故可根据各种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把含蛋白质的食物适当的混合起来食用,相互补偿单一食物蛋白质的缺点使氨基酸比值更接近人体需要的模式,从而提高混合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7、 人工喂养:由于各种原因母亲不能亲自喂哺婴儿时,需采取其他动物乳如牛乳、羊乳、马乳等,或豆浆及其他代乳品喂哺婴儿,这就称作人工喂养。8、 先天性营养不良:胎儿在宫内发育达到 38-42 周,而出生时体重在 2500 克以下的婴儿,称为先天性营养不良。9、 维生素 A 缺乏症:由于小儿长期营养不良或喂养不当造成的维生素 A 或胡萝卜缺乏引起的营养性疾病,医学上称为维生素 A 缺乏症。10、 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 D 或钙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的简称。11、缺铁性贫血:是因食物中铁摄入不足,体内铁储存不足以消耗,造成机体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贫血。1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因食物中缺叶酸和(或)维生素 B12,导致红细胞合成受阻而引起贫血。13、 肥胖症:是一种热能代谢障碍,摄入热能超过消耗的热能,引起体内脂肪积蓄过多所致,一般超过按身长所测标准体重20%既可称为肥胖。1、早产儿答:指胎龄未满 37 周的新生儿。早产儿的一些器官、系统发育尚不成熟,需要进行特殊的护理和喂养。2、佝偻病答:佝偻病是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主要是由于缺乏维生素 D,使得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受到影响,引起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发育异常。3、缺铁性贫血答:主要见于 6 个月至 3 岁的婴幼儿。由于婴幼儿铁的摄入或吸收不足引发,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易疲倦、易感染和生长发育迟缓。4、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