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商业街的难题小编说这是一篇为期 3 天的北京、深圳商业项目考察手记,共考察了两地的 7 个项目,分别为北京的太古里,银河 SOHO、颐提港、悠唐购物中心,和深圳的海岸城购物中心、Cocopark、欢乐海岸。考察的时间有限,但是对各个项目的优缺点了解得比较全面周详。在考察中发现各个项目的大部分特质均符合已知的商业规律,而有些项目也不乏一些新的亮点,大家可以仔细看看。一:北京太古里上图为太古里一期平面图,表面上看是一个中庭广场、许多鱼骨形街道共同串联起整个商业街区体系。但其实,我们从平面图红点位置朝两个方向拍了照片,如下图:可以看出从主入口往中庭广场去的人流不少,而支路内街上的人流极少。其实这条主入口进去后的首条横向内街,基本没有起到任何串联人流的作用,实际作用更类似购物中心里的后勤通道。那么这条内街左边的阿迪达斯、H&M,右边的彪马、HOLLISTER 的人流从哪里来呢?其实很简单的道理,阿迪达斯、H&M 面对着外面的工体路,彪马、HOLLISTER 对着里面的中庭广场,人流自然不用愁。那么除了这条街道外,其他的那些支路内街人流如何呢?一样的情况,空空荡荡,相比广场和主入口,支路内街上的人流量几乎为零,哪怕是在电扶梯口的位置。所以很清楚地知道,那些鱼骨形街道并没有串联起整个项目的人流动线,真正的人流是内部从主入口进来围绕中庭广场,外部则是工体路及边上的三里屯路等市政道路。所以临广场有生意做,临外街也有生意做,才显得整体人气不错,和鱼骨形商业街毫无关联。另外说明一点,三里屯本来就是餐饮、酒吧、办公等各种人群密集的成熟区域,所以对着市政路都是可以做得出生意的好位置。所以,太古里一期并非商业街典型成功案例,实质上是一个借助外部人流导入的开放式中庭广场的购物中心。其实,我们知道北京太古里并非太古地产设计,而是原有的物业由太古接手,所以其鱼骨形商业街并不是太古的应有水准。2、太古里总体评价远不如外界所说,尤其开放式街区一旦上了二楼就锐减。我们刚刚提到一楼的商家尚可以对着中庭广场和外部市政道路做生意,那二楼又如何?几乎所有二楼通道、连廊都是冷冷清清,一楼的鱼骨内街形同虚设没关系,毕竟还有中庭广场、外部市政路,二楼则只能靠着通道、连廊做生意。事实上从北京的同行朋友处得知:太古里一二层零售业绩相差极大,虽然太古里一再调高租金水平,但其典型的港资购物中心开发模式(自持、高租金、人气一般,开发商不关心商家业绩,依靠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