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日常化与日常化的杂糅刘萍、李灵编著的《中国电视剧》一书对中国电视剧的介绍中,将上世纪九三年以来的中国生产的中长篇电视剧分为了“杰出人物”“名著改编”“历史演绎”“都市言情”等九类,另单独分列了少儿题材电视剧、少数民族电视剧和戏曲电视剧三个类别。本文中的“毛泽东题材”属于《中国电视剧》中九大分类中的“杰出人物”。电视剧以毛泽东命名,属于“毛泽东题材”电视剧。另外诸如“红军三部曲”(《长征》《井冈山》《红色摇篮》)《延安颂》《恰同学少年》等,所表现的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历史事件或是毛泽东的生平,所以也将其划入“毛泽东题材”电视剧范围内。一、“毛泽东题材”电视剧的历史性崇高“毛泽东题材”内在的囊括了中华民族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内忧外患之中团结一心、英勇不畏、奋斗不止的红色精神的集中表现。崇高在其中作为审美范畴,不仅给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感受到自我精神活力的焕发,血热上涌,体验到肩负责任刻不容缓的感觉。崇高精神是中国当代主流文化的关键词语,作为体现美的本质的经典范畴,一直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和社会文艺所推崇,在当代文化领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崇高在一定范围内是非日常化的一部分,是人的社会实践超越平凡现实的存在方式。“毛泽东题材”电视剧的主要特征即崇高,是内容和形式双方面的崇高。崇高是其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毛泽东为当代大众所熟知,无论是对于中华民族还是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都有着莫大的贡献,享有崇高的地位。同时,“崇高”作为重要的审美范畴一直是电视剧主流审美形态,在“毛泽东题材”电视剧中以非日常化的历史宏大叙事方式予以展现。如《长征》中毛泽东与战友在暴雨里趟过泥泞的草地,众人疲乏,而毛泽东挽起战友们高声唱起《国际歌》,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激起观众心中崇高的精神力量。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红军东征》《八路军》《新四军》等电视剧展开了一幅幅宏大的史诗画卷,集中表现了毛泽东在战争的不同时期的真知灼见和运筹帷幄,描述了毛泽东与战友之间的深切友谊,向观众再现了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艰难险阻与困难重重,越发衬托出毛泽东的伟大形象。“红军三部曲”以史为镜,抚今追昔,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为宏大叙事背景,史诗般地再现了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中毛泽东与红军完成奇迹般的伟大征程。电视剧所描述的均是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历史时期或历史事件,基本上严格遵循历史,在宏大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