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预结算管理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企业的经营与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对于建筑企业,要实现此目的,在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施工工程的同时,应努力做好工程预结算管理,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预结算管理工作的性质 预结算管理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和动态性的。全过程就是由前期的招标投标阶段开始,直至结算为止,把预结算工作贯穿始终。系统性就是凡涉及预结算资料的各部门都要参加进来,如工程、财务、物资采购部门等。动态性就是要时刻关注预结算操作过程中的情况变化,特别是及时掌握对己方不利的变化,快速做出相应的对策。 2、做好预结算管理的具体办法 能不能做好预结算是以结算送审的质量为前提条件、审定的时限为表现形式、最终结算金额为考核标准的。我们在抓工程结算管理的同时,首先应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拓展二次经营成果,提升结算工作的含金量。 在招标阶段,项目法人与项目造价员就应积极参加到经营活动中,了解业主的招标文件内容与报价要求,参加标书的报价,认真认真地讨论投标策略,将投标策略与今后的工程结算工作统一起来,既要降低自己的投标报价,增强自己的价格优势,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又要为最终的工程结算工作留有一定的空间。 在项目中标以后,必定会组建项目部,由项目部实行对该项目的管理,并代表企业履行该合同。因此在项目中标后,原先编制标书的造价人员应向项目部有关人员认真做好标书交底工作,并及时向项目部转交完整的投标资料包括招标文件、招标图纸、招标答疑、双方的往来文件、询价资料、投标文件及相关的清单报价与价格分析等,让项目部有关人员充分了解中标项目背景情况,以便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在不影响合同履行的情况下,充分地利用业主方面的投标缺陷与自己的投标策略,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工程结算质量。 在工程结算过程中,保证送审结算的编制质量,此是以后与业主或者审核机构进行洽谈的基础。在编制结算时,应做到: 熟悉合同以及招标投标文件的所有内容,利用好业主的招标缺陷。 熟悉项目的财务状况,成本的损益点,工程结算的底线,做到胸有成竹。其中,应注意与财务部门的沟通,要清楚该工程成本支出情况及业主可能转过来的款项。只有在夯实成本的基础上才会形成一个确切的、真实的结算成本底线。在编制结算时候,编制人员不仅要有娴熟的专业技能,还需了解、掌握业主与审核人员的心态。有针对性地编制结算文件,编制时要留有余地,要为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