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分析与对策思考 [摘要]城乡义务 教育 均衡 进展 是落实 科学 进展观、缩小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距的客观要求。文章 分析 了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主要差距及其成因,从加大财政投入、完善 农村 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城乡义务教育资源互动与共享的运行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进展的对策。 [关键词]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均衡;对策 义务教育是根据 法律 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 社会 、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近亿人,其实施程度、公平状况和教育质量,关系到基本人权的保障和教育公平的实现。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异显着,突出表现在经费投入、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等方面。这种差距加剧了城乡义务教育进展的失衡,阻障了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及其原因,并提出促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进展的对策。 一、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主要差距 从根本上讲,教育均衡进展是通过合理配置办学经费、设施和师资力量、生源等物力和人力资源,实现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经费投入上的差距 从我国 1999-2025 年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配置情况看(表 1),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城乡差异比较明显。城市普通小学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从 1999 年的元增加到 2025 年的元,农村普通小学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从 1999 年的元增加到 2025 年的元;城市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从 1999 年的元增加到 2025 年的元,农村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从 1999 年的元增加到2025 年的元。整体上看,城乡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都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城乡生均教育经费差距显着,1999~2025 年,城市普通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均高于农村。 (二)师资的差距 师资的数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城乡师资差距集中反映在数量、质量、稳定性三个方面。 1 数量:老师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偏远农村地区老师缺编严重。从 2025 年的情况看,全国小学平均生师比为:1,其中,城市小学生师比:1,农村小学生师比为:1。全国初中平均生师比:1,其中,城市初中生师比为:1,农村初中生师比为:1。农村生师比高,老师缺乏,内部效益低。从学科分布看,农村老师结构性缺编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