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领域时间管理讨论现状及展望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教育领域时间管理与人格、自我、焦虑、学业成绩、睡眠等因素之间关系的讨论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当前讨论中的薄弱环节,对该领域未来讨论方向提出三条建议:1 培育大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这一人格应侧重的两个方面;2 扩大讨论数量,增加讨论维度,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大中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时间管理教育;3 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对大中学生进行合理的时间管理训练,帮助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身心健康进展。关键词教育时间管理现状建议AbstractThepaperreviewedthepresentsituationofresearch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imemanagementinChinaeducationandpersonality,ego,anxiety,academicachievement,sleepandsoon;pointedouttheweaklinkinthepresentsituation;andgavetheesuggestionsonthestudydirectionforthefutureinChina,bringingupcollage“middlestudents’timemanagementdispositionshouldstickouttwoperpects.second,increasingstudynumbersandhandstoeducatecollage“middlestudents’timemanagement.third,trainingcollage“middlestudents’timemanagementtohelpthemimprovestudyeffeciency,physicalandmentalhealth.Keywordseducationtimemanagementpresentsituationsuggestion一、前言时间管理是为了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对时间进行合理的计划和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1]。20 世纪 90年代,国外学者陆续编制了有关时间管理量表,如 1990 年 Macan 编制的时间管理行为量表;1991 年 Britton 和 Tesser 编制的时间管理量表等,使越来越多的时间管理讨论反映在教育领域当中,例如,Moore&Price1994 发现时间管理与学业表现或成绩之间呈正相关。但更多的是从时间拖拉或拖延来探讨时间管理对学业成绩的影响,Caroline1995 等人认为拖延是时间管理差的一种表现,Dianne1997 提出长期的拖延会使学业成绩较低;LaurelA 等1998 指出:缺乏时间管理会造成拖延而使学习时间减少,结果造成考试成绩差;TODD 等[98]的讨论:增加学业努力的时间会改善学业表现。Weinsteinden 等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进行的一套时间管理训练的结果表明:通过训练不少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时间管理的行为习惯,学业成绩也提高了。我国学者对时间心理学的讨论始于 20 世纪70 年代。黄希庭等人就时间管理与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讨论。2001 年黄希庭提出了时间管理倾向概念[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