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也要注意安全——浅析动物活体实验走进课堂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动物活体实验、探究式教学、安全、负面影响内容提要:一、探究式教学在生物课堂上更有用武之地,并将有损学生身心的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二、动、植物活体实验材料尤其是动物活体走进课堂有两方面的负面影响。三、一位中学生的一份特别“试验报告”。四、负面影响的危害及应对措施的浅见。中学生物课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相对紧密的学科,该学科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很强,其中探究性实验是实践活动中或曰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的师生互动中频繁使用的教学手段。因为中学生物学科中抽象的科学概念、科学理论完全能通过实践活动而达到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且动物或植物等实验材料来源广泛大多都能就地取材。因此,探究式教学在生物课堂上更有用武之地,探究式教学成效显着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探究教学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加教学过程,承担相应的学习责任,因此这种教学要有效,就必须是一种危险度低的学习。学生既不感到有伤身体,也不感到有失面子,更不能让学生因探究感到自卑而变得萎靡不振。这要求老师无论进行哪种探究教学,都要考虑到各种探究的可能后果,实行恰当措施,把这种有损身心的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在动、植物活体实验走进课堂之时我们就不能不注意安全问题,就不能不考虑其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动、植物活体实验材料尤其是动物活体走进课堂至少有两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可能对师生的身体造成损害;一是可能对师生的身心造成损害。前者,我们可以实行一定的防护措施诸如戴口罩、手套,穿防护衣等就可以避开诸如病毒感染、咬伤、刺伤等对人的侵害,那么对于后者呢?如将一只兔子的脑袋割掉,来探究神经如何跳动,这场面对学生来说是损害,是学知识?这有没有什么措施来防护呢?这,很显然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安全问题。我们不妨来看看一位中学生交上来的一份“试验报告”生死实验可是一看到实验室或者讲台,就想到屠场。一看到生物老师就想起了“刽子手”……我宁可不学神经知识,也不做“刽子手”。为学有关神经知识,我和老师一道,将“善良”的小白兔斩首,来观察兔子的神经如何跳动;有时将“可爱”的青蛙的脑袋钉进大头针,来了解大脑神经中枢的作用;间或把可恶的老鼠的颈椎折断,看看它的颈以下的身体有没有知觉……原来,神经是动物身上的“电路”,动物在“断电”的情况下,竟如此痛苦,它们都在经受折磨之后死去。按说我应该感谢老师能用这么直观的方式,教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