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完善出口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 摘要: 我国部分出口企业的信用管理不善造成了大量海外坏账的发生。本文认为出口企业应该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在出口交易的整个过程,实施全面、有效地信用管理模式,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且不断提高信用管理人员的素养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海外坏账风险的发生。关键词:出口企业 信用管理 收汇风险 目前,国际贸易的货款支付普遍采纳付款交单、承兑交单(D/A)以及赊销(O/A)等以商业信用为付款保证的支付方式。采纳这些商业信用销售方式出口,对出口企业开拓新市场,提高销售额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信用销售方式也给出口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信用风险,造成了许多坏账产生。据商务部对近千家出口企业调查统计,中国出口企业的平均坏账率约在 5%以上,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有的企业甚至高达 30%以上。 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应收账款累计额约有1000 亿美元,并且还会以每年 150 亿美元的速度增长。据有关调查显示,因为销售问题和收款问题而形成的海外欠款坏账比例仅占 25%左右, 大部分是由于出口企业信用管理不善所造成。出口企业一般没有专业机构和人员从事信用风险管理工作,通常前期由业务员和经理根据经验进行决策和管理,中期〔 交易中)无人管埋;后期则由企业业务和财务部门负责追收。出口企业缺少专门的信用管理制度,内部信用管理机制不健全,是巨额海外欠款的主要原因。 出口企业要实施有效的信用管理,必须在出口交易的整个过程,也就是风险易于产生的六个业务环节:接触客户、谈判、签约、发货、收款、逾期催缴中,实施全面、有效地信用管理模式, 包括客户信息管理、客户信用分析、应收账款管理、账款催收管理,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防范风险的发生。对策 一、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目前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缺少信用管理职能设置,没有专业人员从事信用管理工作。国际经验表明信用管理部门是现代企业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职能部门。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须由特定的部门才能完成。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在企业信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做好客户资信管理、客户信用分析、应收账款管理和拖欠账款管理四方面的工作,通过信用管理部门的工作,企业可以增加有效销售,加速资金周转率,改进客户关系,从而增加企业整体运作的稳定性和实效性。 对于大型出口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