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伤亡事故的控制与预防1 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的不安全因素1.1 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内外之间相互隔断,导致作业空间通风不畅,照明不良;1.2 活动空间较小,工作场地狭窄,导致工作人员出入困难,相互之间联系不便,不利于工作监护;1.3 有限作业空间内(如炉膛、容器、锅筒、地下室、地坑、窨井、下水道)一般湿度和热度较高,导致工作人员能量消耗大,易疲劳;1.4 有些塔、釜、槽、炉膛、容器、锅简所残留的酸、碱、毒、尘、烟等介质具备一定的危险性,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而一旦发生事故,难以施救。2 防范措施以上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极大地增加了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因此,有限空间作业除了要严格遵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99 年版)、《涂装作业安全规程》中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2942—91)、《液化石油气移动式压力容器检测、修理安全规程》(HAB002—2001)和人罐作业“八个必须”等有关规程规定外,特别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2.1 了解情况,方法合理在进行罐内清洗置换、清理残渣、除锈等作业时,一定要对罐内残留物质的性质有所了解,并根据其特性采纳性质相对稳定的、不与罐内介质发生物化反应并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有导致中毒、火灾等危险的置换剂、清洁剂和除锈剂。如本文所分析的二硫化碳中毒事故中的碱纤维素黄化罐的除锈,因罐内残存的粘胶皮与酸会发生反应并产生二硫化碳有毒气体,故不能采纳呈酸性的除锈剂 MD82,而应采纳碱性或中性的除锈剂。而对于一些忌水性物质,如氯磺酸、三氧化磷、发烟硫酸等,则不能使用含水的清洁剂进行冲洗置换。对于一些受撞击或碰到火花即可发生火灾爆炸的易于附着罐壁的物质,如硝铵等,如需使用器具将其从罐内壁铲除,则要使用铜铲、铜刷等有色金属制成的工器具或其它非金属工器具轻刮轻铲,切忌使用铁制器具,避开火花产生。2.2 定时检测在进行罐内作业时,要定时对罐内有毒有害介质进行检测。生产中,常常发生已经经过清洗、置换并分析检测合格之后的贮罐,在隔日工人入罐作业时发生中毒伤亡事故的惨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定时进行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通常,在对贮罐、反应器等有限空间进行清洗、置换和通风时,只能去除贮罐等有限空间内表面的有毒有害物,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因罐内压力、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沉积在罐内涂层、腐蚀坑和其它杂质内的有毒有害物会渐渐散发出来。所以要定时进行检测,当浓度超过标准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