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巷绞车硐室安全技术措施一、编制说明7122 机巷已施工了 66m,J 口点前 17m 处为巷道上下山一变坡点,为满足运料需求,需在变坡处施工一绞车硐室。为了进一步确保施工安全,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 二、工程概况 绞车硐室拨门处顶板为煤顶,原机巷采纳 29U 棚支护。硐室拨门处设计采纳锚索梁+11#工字钢双抬棚支护,绞车硐室内采纳架设 11#工字钢梯型棚支护。 三、技术方案设计及技术要求1、采纳风镐掘进,人工出货。2、绞车硐室规格:深 2.5m×宽 2.0m×高 2.0m。3、施工方位:由 J 口点前 17m 下帮为拨门中,垂直机巷施工。4、巷道支护: (1)、先用三排锚索梁将拨门口处的 U 型棚梁锁在顶板上,锚索梁沿巷道走向布置在巷中及偏巷中 1m 两肩窝处。锚索规格 Ф17.8 ×6300mm ,锚索梁采纳长 3000mm11#工字钢加工,眼孔间距1300mm。 (2)、由外向里逐棚将拨门口处 3 根 U 型棚腿卸掉并及时换上特制短 U 型棚梁。短 29U 型钢棚梁长 520mm。 (3)、架设工字钢抬棚,抬棚规格:梁长 2000mm×腿长2030mm,抬棚必须与短 U 型钢棚接上劲且要有 7°的睡度。 (4)、硐室内采纳架 11#工字钢梯型棚支护,棚梁长 2000mm×棚腿长 2030mm,棚距(中-中)为 500mm,棚腿扎角 13 ?,腿窝深度为300mm,工字钢梁两端必须焊有长度不小于 50mm 牙颏,其斜度与棚腿的扎角一致,采纳塑料网、竹背板花背腰帮过顶。 (5)、绞车硐室施工 2.5m 后,在端面打 3 根木点柱(?≮180mm L=1800mm),点柱后用竹背板腰背,点柱间距 800mm。5、架棚要求:(1)、棚梁与顶板间超高部分必须用板皮或“#”字木垛接实。 (2)、支架架设质量必须符合设计法律规范和要求,棚体端正,不得淋肩、调斜,不得出现空帮、空顶、空肩窝现象,严禁架设等劲棚。 (3)、拉钩、木楔数量必须齐全,即拉钩为 6 个/棚、木楔不少于 4 块/棚(两肩窝各 1 块木楔、棚梁上不小于 2 块)。 (4)、腿窝底部为软岩或煤时必须穿木鞋(长 300×宽 300×厚50mm)。6、锚索托盘与锚索梁、锚索梁与 U 型钢要相互紧贴,用张拉千斤顶进行张拉,预紧力在 8~10 吨之间。 四、施工顺序及说明1、开工之前,将工字钢梁、短 29U 型钢梁、抬棚料、塑料网、竹背板、工字钢棚等支护材料及钳子、风镐、钢锯、斧头等施工机具运到施工现场。2、施工顺序:安装工字钢梁→更换短 U 棚梁→上抬棚梁→栽抬棚腿→挖腿窝、栽棚腿→上棚梁→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