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师生对话有效性”的量化研究与思考海盐高级中学王彦军施彩娟摘要:“师生对话”在“对话”教学中占据着主导性地位,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是否得当、学生的应答是否积极、教师的理答是否充满智慧等等,直接决定着“师生对话”的有效性。立足于课堂观察,利用量表分析,从提问层面反思教师的提问及理答,科学量化地分析教师的课堂行为以促进教师的积极反思自身的教学。关键词:课堂观察师生对话提问与应答有效性量表1、“师生对话”“有效性”对课堂观察现实性期待“师生对话”是“对话式”课堂教学的活动方式之一,也是按既定“预设”的教学目标生成“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有效的“生成”才能有效的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在当今课堂“学为中心”的主导环境下,“师生有效对话”需要老师在问题设置上更有前瞻性,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流畅、高效。然而,尽管现在化学课堂非常重视师生的对话,但还普遍存在对话“重心知识化”、“内容预设化”、“过程形式化”、“层次肤浅化”、“对象集中化”等种种弊端,使化学课堂教学很难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体现其应有的价值。正如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座之间也有讨论,结果却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互动对话,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其实,课堂师生对话是师生共同构建的双向活动。教师和学生相互影响。即教师的“教”影响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影响教师的“教”。只有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条件,才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群性和社会交往技能。本文拟借助“课堂观察”平台对高中化学课堂的“师生对话”展开量化研究,通过课堂观察量表量化分析师生对话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从而修正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对话”,进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规律,实践“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2、“课堂观察”量化研究“师生对话”“有效性”所涉及的理论要点“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课堂观察”是一种课堂教学研究方法,也是其研究所立足的一个平台。即把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拆分出我们需要观察的多个维度,再细化为多个观察点进行,以此进行记录、统计、分析和反思,以此推动教与学行为的改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我省的余杭高级中学,曾总结出了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等四个维度观察课堂,并确立了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等等。“课堂观察”深入到课堂教学的内部,一研究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研究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作为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研究,不是为评价教学,面向过去;而是改进教学、追求其内在价值。。“课堂观察”有三个突出的特点:第一,建立了课堂观察的概念框架。第二,建立了课堂观察程序和开发了评价量表,将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结合起来,构建了自己的方法论,使经验式的听评课转变为一种专业研究行为。第三,创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机制。一个完整的课堂观察包含三个部分:课前会议、听课、课后会议。有了“课堂观察”这种方法,我们尝试对课堂中“师生对话”的有效性进行研究。3、以“课堂观察”的方式进行“师生对话”的观察和统计2012年10月,基于“课堂观察”的“专业听评课”活动在我县高中化学组全面铺开,激起了老师们极大的兴趣。在县教研室制定的《构建专业课堂观察的教师发展行动纲领》指引下,我们各校借鉴余杭高级中学的《课堂观察手册》,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合作共同体开展课堂观察的教学研究,并在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创新各项量化考核指标。在“2013年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比”中,我们选取了“师生对话有效性”这个观察主题,开展针对性的量表观测、记录和分析。3.1“师生对话”观察量表的“伙伴合作”开发本次活动前,教研室组织开课教师和所有听课教师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