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业战略性地位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展,现代流通业对国民经济进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中国加入 WTO 后,外资大量进入,从而对我国原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流通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作者希望通过对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的实证分析,来说明流通业的战略性地位。 关键词:流通业进展战略性产业竞争 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生产。任何一个企业,其以实体形态体现的有形产品或以服务形式体现的无形产品,都必须通过流通来获得价值。现代商业流通业,已逐渐进展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核心与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加入 WTO 谈判过程中,流通业与金融业、电信业并列为谈判的三大焦点。目前,我国流通业尚处于起步时期,在进展中暴露的诸多薄弱环节,使得我国流通业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因此,重视我国流通业的进展,把我国的流通业提高到战略地位上来,尤其是作为战略性产业来对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流通业的界定 目前,理论界对流通业的概念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林文益认为:“流通产业是指整个流通领域里所包含的产业部门,主要有商业、物资贸易业、仓储业、邮电通讯业、金融业、保险业等”。乔均认为:流通产业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一般性商业,主要包括批发业、零售业、饮食业和外贸业;二是专门为商业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物资供销业、仓储业、运输业、包装业等。陈阿兴认为:以买进卖出商品为手段,以营利为目的的职业经营者组成的行业,即流通业。无论如何,流通业是由传统意义上的商业演变而来,这一点已得到众多学者的共识。在销售形式上,现代流通业包括批发业、零售业和其他销售形态。限于资料的可得性,本文中以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数据来近似替代流通业数据。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我国改革开放 20多年以来,不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流通业总产值从 1981 年的亿元上升到 2025 年的亿元,足足提高了 31 倍多。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我国流通业从1981 年至 2025 年几乎一直保持着强劲的进展势头。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业的进展是显著的。 流通业是战略性产业的实证分析 目前,学术界对于战略性产业的标准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也就是说,符合什么条件的产业才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或被称为战略性产业,至今尚无定论。从未来学和进展经济学对产业分类的基本概念出发,战略性产业指的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