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阳一中实验学校 2014 年高三数学 平面向量的应用举例(第 2 课时)导学案 理【学习目标】1.记住向量平行、垂直的条件和数量积的意义。2.会用向量方法解决解析几何问题.3.体会数形结合思想,重视向量的工具性作用.【重点难点】重点 :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难点 :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①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和基础自测题;限时完成预习案,识记基础知识;②课前只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留在课中完成。预习案一、知识梳理1.实现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平面几何与解析几何之间的转化的主要手段是向量的坐标运算.2. 用向量解决问题时,应注意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一般是先画出向量示意图,把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解决.3.向量与相关知识的交汇用向量方法解 决简单的平面几何及力学问题,要求较低,但向量与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等知识交汇常常出现,平面向量在其中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此类题目常以向量的运算为切入口,体现了向量的工具性作用二、基础自测1. 已知 P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若CB=λPA+PB,其中 λ∈R,则点 P 一定在( )A.△ABC 的内部 B.AC 边所在直线上C.AB 边所在直线上 D.BC 边所在直线上2. 平面上有三个点 A(-2,y),B,C(x,y),若AB⊥BC,则动点 C 的轨迹方程为_____.3. 已知 A、B 是以 C 为圆心,半径为的圆上的两点,且|AB|=,则AC·CB等于( )A.- B. C.0 D.4. 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B=,BC=2,点 E 为 BC 的中点,点F 在边CD 上,若AB·AF=,则AE·BF的值是________. 一、合作探究例 1. 平面上的两个向量OA,OB满足|OA|=a,|OB|=b,且OA⊥OB,a2+ b2=4.向量OP=xOA+yOB (x,y∈R),且 a22+b22=1.(1)如果点 M 为线段 AB 的中点,求证:MP=OA+OB;(2)求|OP|的最大值,并求此时四边形 OAPB 面积的最大值.例 2. 已知平面上一定点 C(-1,0)和一定直线 l:x=-4,P 为该平面上一动点,作 PQ⊥l,垂足为 Q,且(PQ+2PC)·(PQ-2PC)=0.(1)求点 P 的轨迹方程; (2)点 O 是坐标原点,过点 C 的直线与点 P 的轨迹交于 A,B 两点,求OA·OB的取值范围.二、总结整理训练案一、课中训练与检测已知圆 C:(x-3)2+(y-3)2=4 及点 A(1,1),M 是圆 C 上的任意一点,点 N 在线段 MA 的延长线上,且MA=2AN,求点 N 的轨迹方程.二、课后巩固促提升已 知 在 平 面 直 角 坐 标 系 中 , O(0,0) , M(1,1) , N(0,1) , Q(2,3) , 动 点 P(x , y) 满 足 不 等 式0≤OP·OM≤1,0≤OP·ON≤1,则 z=OQ·OP的最大值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