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梁才学校 2014 高中生物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人教版必修 2教材内容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按照遗传学的发展顺序,在学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说明科学家是先通过类比推理,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后通过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作出解释,最好实验验证,来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和应用。学情分析:在学完必修 1 有丝分裂和必修 2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及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后,学生对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位本章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类比推理法在课本中没有明确的概念,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生活中学生也会常常无形之中用到,所以要求学生运用类比推理法,说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有明显的平行关系,进而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具有可行性,但是具体收集依据和分析时,教师最好引导学生,以此降低难度。在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中学生对于假说演绎法虽然说已经了解了,但还达不到灵活应用的程度,所以教师在讲述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要及时灵活的引导学生回顾孟德尔是怎样思考的,这实际上在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再次巩固了假说演绎法,并且学生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尝试独立灵活运用此方法的,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新课程标准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加大主体的参与课堂教学的力度,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任务。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当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重走科学家的探索思路,体验创 造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提高能力的方法,同时也是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2、教学难点 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三、教学方法采用导入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四、教学设计根据新课程理念,重点突出两点:一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萨顿和摩尔根在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中做出的贡献,以及他们缜密思考的研究方法。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 律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根据学案要求进行分组,给小组回答问题提供评价标准,由学生主动探究讲授本节课的知识。由学生自主完成探究和发现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