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教(学)案 第七课第三框 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课标要求1、内容目标: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宗教政策。2、提示与建议:正确理解和把握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设计理念1、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设计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如安排学生自学建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等方式践行这一理念。2、注重课堂文化构建:营造和谐、开放、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 3、贴近生活:选取生活中典型实例来帮助理解教材观点。4、贴近高考:选取近几年相关的高考题,了解高考在本框怎样考。本框近几年高考都以选择题出现,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二)能力目标:我国的宗教政策遵循了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宗教政策的正确性。懂得要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宗教,要接受无神论教育。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二)难点:如何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三、知识联系:联系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知识。宗教的本质是一种唯心主义。四、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 2、练习法。 3、合作探究法 4、讲授法:以学定教五:学法指导六、教学模式:3.15 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针对性讲解、典型练习各约 15 分钟时间)七、教学环节(三个环节) 课前 5 分活动:1、学生活动(内容略)2、教师课前时事渗透:(一)先学:基础自主学习 ●基础自主学习(约 1/3 时间)1、宏观把握:自主学习教材,简要建构本框知识体系并展示。自学中有哪些疑点请提出来?2、微观思考:(1)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涵、实质是什么?什么是正常的宗教活动?(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3)我国怎样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3、自主学习时参考世纪金榜,填写知识。●学生展示自主建构的知识体系(师生再共同完善)(二)再练:检测自主学习效果(练习过程中教师适当对知识点拨)1、(2010 全国 1 )2010 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充分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树立宗教和谐理念,推广宗教和谐价值。宗教和谐价值的推广是基于( A )① 宗教团体已成为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② 信教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③ 宗教和谐价值可以消除不同宗教教义上的差别④ 宗教存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