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下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城市用地规模也在逐年加大,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强制性的征收为城市用地,这就导致了大量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彻底变成 ‘无业游民’。该如何解决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和谐和长治久安的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城市化过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现状进行研究,和对近几年来相关数据的调查,详细的分析我国现今农民工就业的情况、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建议。我们知道失地农民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做出了很大的牺牲,而他们未来的生活出路应当成为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关键词:就业 失地 农民 城市化 一、 城市化和土地利用情况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镇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我国的城市化率1998 年达到 30.4%, 2008 年的时候提高到了 45.7%,2011 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 50%,标这标志着中国城市化首次突破 50%,之后中国走上了快速稳定的城市化道路,可以说随着城市区域面积的增长,征地的面积也不断扩大,二者是同步的,而在城市建设中征收的土地绝大部分都来源于农民手中的耕地。 1957 年到 1986 年间,全国累计减少耕地 6.1 亿亩,净减少 2.3 亿亩。其中每年城镇扩张侵占耕地约 4500 万亩,乡镇企业占用耕地 1 000 万亩,非农建设耕地 800 万亩,再加上水土流失、农民建房开发、开发区占用和土地沙化等等原因,半个世纪就流失耕地 20 亿亩,后来又开垦了耕地 24 亿亩,但开荒是以破坏林地和草地为代价的。截至 2014 年底,全国共有农用地 96 亿亩,其中耕地 20.26 亿亩,园地 2.1 亿亩,林地 38 亿亩,牧草地 32.9 亩;建设用地 5.7 亿亩。由此可见 2014 年土地利用现状,全国因建设占用、自然灾害、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减少耕地面积 580 万亩,我国又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增加耕地面积 421 万亩,年内净减少耕地面积 160 万亩。从这些数据分析可知,中国自开始城市化进程以来,速度不断加快,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地同时,也加快了对于其他国土资源的占用,我们看到了城市化给人们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