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钱典型案例评析——贷款诈骗案发布时间:2011.07.14 点击数:14613 选择字号:大中小反洗钱案例分析——许宗林上市公司洗钱案发布时间:2011.07.14 点击数:6537 选择字号:大中小[案情]2005 年 1 月 10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对西安达尔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实施停牌,达尔曼这只曾经盛极一时的“中华珠宝第一股”寿归正寝。一叶知秋,达尔曼的结局凸现出中国股市的一些问题。从洗钱的角度分析这支个股,问题更是触目惊心。达尔曼于 1996 年 12 月上市,发行 3000 万流通股,发行价 7.3 元,经过数次送股后总股本从最初的 7600 万股迅速扩张至 2.28 亿股。此后机构经过两次配股,再次圈走 5.78亿元。退市前,达尔曼历史上的最高股价高达 94 亿元,成为中国股市著名的高价股,号称“中华珠宝第一股”。而其董事长许宗林 2001 年和 2002 年连续两年以身价 6 亿元入选《福布斯中国内地百富榜》。到了 2004 年 6 月末,公司却亏损 14.44 亿元,每股收益为-5.04 元,股东权益为-3.47 亿元,每股净资产为-1.21 元。短短数年时间,达尔曼从一支绩优股突然变为一支百病缠身的退市股,其中的原因令人费解。根据有关部门核查,发现达尔曼所有的采购、生产、销售基本上都是在一种虚拟状态下进行的。每年公司都会制定一些所谓的经营计划,然后组织有关部门和一些核心人员根据计划制作虚假的原料入库单、生产进度报表和销售合同等。为了做到天衣无缝,相关销售发票和增值税发票应缴的税款都一分不少地缴纳——据测算,达尔曼几年来用以造假的成本达数亿元。其虚假投资经营项目也数不胜数,如帐面显示“达尔曼一条街”项目投入8227 万元纯属子虚乌有;还有账面显示 6000 万元的“都江堰钻石加工中心”、5213 万元的“西安富士达传感器”、1950 万元的“蓝天林木种苗项目及轻型基制”,都属于虚报项目。为了隐瞒其诈骗事实与非法收入,许宗林建立了大量由他控制的空壳公司和影子公司来与达尔曼进行“业务往来”,这类公司总数达 30 多个,其法定代表人表面看起来与许宗林没有任何关系,但其实都是许宗林身边的人,许宗林只需要怀揣着这些公司的印鉴,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完成他的数字游戏了。此外,为了顺利瞒过监管部门和通过会计事务所的审计,达尔曼所有帐务都是由一位湖北的注册会计师来做。大部分的资金最后都汇集流向深圳。许宗林通过在深圳的几家公司,以设备采购、投资为由,或者通过地下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