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第 12 课《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知道甲午中日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概况;熟知《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各项内容。2、对于甲午战争的爆发原因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认识到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影响。3、通过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历史事实的深入挖掘,能够让学生利用本课知识熟练解决中国近代史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探究教学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相关知识,锻炼历史学习能力。2、利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分析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在专业能力上有所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大量具体历史史料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2、通过教学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近代中国的屈辱和落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社会进步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3、认识到当下生活来之不愿意,树立崇高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教学重点: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全面认识甲午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教学难点:利用史料帮助学生多维度认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2/17建立立体的历史形象。二、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的内容是甲午战争的内容及其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甲午战争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侵华的开端,也是列强侵华的转折点,甲午的战败使得中国在东亚和世界上的地位一落千丈,民族危机的空前也促使中国人加紧向西方学习,中国以后的社会巨变无一不和甲午有关,从近代化的角度来说,甲午战争客观上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加速器。因此上,本节课的设计也试图利用近代化的史观认识甲午。2、学情分析:(1)知识能力方面: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历史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可以充分进行自主学习探索。但是甲午战争这段历史离学生的生活年代相对较远,对现在的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些困难。(2)社会因素:甲午战争是一个相对比较常见的历史常识,加之近代中国与日本的特殊关系,使得这一知识比较大众化,因此上学生可以广泛涉猎,利用各种每节获取知识。但是,高中阶段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有了较高要求,所以,要避免学生的知识世俗化,表象化。(4)信息技术方面:3/17高中学生对网络比较熟悉,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课前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网络资源。比如:3、教学方法:教学方式:采用的教学方式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