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作业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通常我们说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是指工作之前危险点、危险源的分析与工作中危险点、危险源的控制。危险点包括作业过程当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场所、行为或作业环境破坏的状态等等。这里主要就电力生产的配电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点进行探讨。危险点一般可分成行为方面的危险点及作业环境和设备系统方面存在的危险点。行为方面的危险点不明显,通常是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或时间的推移而出现。例如工作人员的情绪不佳或注意力不集中等。作业环境和设备系统方面存在的危险点比较明显直观,需要整改,否则无法消除且对施工作业产生长期的影响。如高压电气设备的安全距离不足,施工期间工作场地的坑洞、电缆沟未做相应的防护措施等。1、危险点的特点危险点具备客观存在性。生产过程当中的危险点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怎样,它都会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假如我们在工作中,抱侥幸心理或实行回避态度,对潜在危险点视而不见,一旦主观条件具备,必定导致事故的发生。从而由潜在危险变为现实即引发安全事故。危险点具备潜在性。它是指存在于即将开展的作业过程当中,不容易被人们意识到或能够及时发觉而又有一定危险性的因素,或是指存在于作业过程当中的危险因素明确地暴露出来,但没有转化为现实的危害。危险点具备复杂性。危险点的复杂性是由于作业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决定的,每次的作业尽管任务相同,但由于参加作业的人员、作业的场合地点、使用的工具以至所实行的作业方式,可能存在的危险点也会不同。而相同的危险点也有可能存在于不同的作业过程当中,所以治理危险点的工作不能一劳永逸。危险点具备可知可预防性。我们工作存在的危险点具备一定的隐蔽性,它隐藏在作业环境、机器设备或作业人员的行为之中,只要我们思想上高度重视,预先识别并实行可靠的措施便可以加以预防。2、危险点的分析从作业的工器具或设备方面分析。如:施工现场装接临时电源的配电箱有无漏电保护装置,其外壳接地是否良好;装设接地线或合接地刀闸前,按要求应该先验电,那么,使用的验电器的电压等级是否相同且经过检验合格,是否确认验电器良好等等。从作业环境方面分析。如:高处作业前检查梯子两端的防滑护套等防护设备齐全与否;在变电站临近带电设备或同杆双回或交叉跨越的线路上工作之前,应该先考虑与带电部分的安全距离是否足够、防止感应电压的措施是否落到实处;在主控室等防火重点部位进行动火工作之前是否办理了动火工作票,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