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一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一、指导思想 2 二、设计原则 2 1.“依标设计”的原则。 2 2. 一致性原则。 2 3.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相结合的原则。 2 4.层次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3 三、设计策略 3 1.前置性作业。 3 2.检测性作业。 3 3.趣味性作业。 4 4.实践性作业。 4 5.调查性作业。 5 6.分层性作业。 5 7.阅读性作业。 6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门扎实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的工作精神,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宗旨,为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体现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整体设计课内外的学习活动,把课外作业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达到“减负增效 ”目的。要使作业真正为教学服务,为素养教育服务,使之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养的进展。 二、设计原则 1.“依标设计”的原则。 作业设计要符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的要求。一要指向数学本质的理解及在具体情境中的合理应用,二要体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十大核心素养,三要设计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作业。 2.一致性原则。 原则上作业设计要与学习目标匹配,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把“评价”嵌入作业布置之中,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老师教学的功能。 3.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相结合的原则。 严格控制书面作业的量,要符合各年级书面作业的时间要求。适当布置实践类作业,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育。一二年不留书面作业,布置一些小制作、小调查、小阅读等实践类的作业,其他年级在书面作业的基础上可适当布置与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进展。 4.层次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作业的内容,要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需求。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作业,避开“吃不饱”和“吃不了”的情况。注重趣味性、层次性和开放性,作业形式要灵活 多样,使学生愿做作业、乐做作业。 三、设计策略 基于当下课外作业存在作业量大、形式简单、内容重复、目标单一等的问题,积极探究符合时代要求的体现“作业育人”功能的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的策略。 1.前置性作业。 为了了解学情和初步感知新知,设计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