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三伏三九是什么意思含义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 7 月中下旬至 8 月上旬间。下面是我精心推举的三伏三九是什么意思含义,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三伏三九是什么意思 1、三伏 “三伏”指的是夏季的初伏、中伏和末伏。从夏至日后数到第三个庚日属于初伏,大约是在 7 月中旬到 8 月中旬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伏”可称“长夏”,“伏”是五行家对季节的另类安排,其中“伏”为“土”。“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春、夏、秋、冬四季被五行家冠以木、火、金、水,一年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由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循环。但是由夏到秋则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来。就要埋伏一段时间,“埋伏”就是“伏”的本义。 夏令三伏,阳气旺盛,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汗液增多,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体质特征,此时假如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这个时节气温最高,而且潮湿、闷热,暑热暑湿是我们防范的重点。 2、三九 中国俗语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之说法。与三伏对应的是三九。中国有“数九寒冬”的说法,从冬至开始数“九”以计算时令。“三九”指的是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冬至后第三个第九天”是指“三九九”,也是“三九”和“四九”相交之日,并非“三九”,即“三九”是九天而非一天。人们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一般出现在冬至到惊蛰。 一个伏各多少天 初伏:10 天;中伏:10 天或 20 天;末伏:10 天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 7 月中下旬至 8 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 4 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 3 个“庚”日算起,初伏为 10 天,中伏为 10 天或 20 天,末伏为 10 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 10 个天干与 12 个地支相配而成的 60 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 个天干中的第 7 个字,庚日每 10 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