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哀江南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余韵》中的一套北曲。曲子通过描写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以下是我整理的哀江南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哀江南》教案 一、 学习目的 1.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 二、学习重点 1. 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背诵全篇曲词。 三、学习难点 1.理解文中对南明灭亡后南京城内外景象描写所抒发的感情。 2 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四、学习方法 点拨、解析、鉴赏 五、学习过程 点拨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又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清代著名戏曲家。少年就开始搜集资料,准备写南明兴亡的戏剧。中年后,因他是孔子第六十四代孙,曾得到康熙帝的褒奖,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官至户部员外郎,曾参加疏浚淮河的工作,结识了很多著名的明末遗民,感受了浓重的爱国思想,终于在一六九九年完成了传奇《桃花扇》的写作,演出后很快引起了反响。戏中明显的反清哀明的思想使康熙皇帝大为不满。第二年孔尚任被借口罢官回家,此后从事诗文写作。有诗文集《湖海集》、《岸堂稿》、《长留集》等,戏曲除《桃花扇》外,还有与顾彩合撰的传奇《小忽雷》。 《桃花扇》全剧四十出,是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歌妓李香君悲欢离合的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巨型历史剧。作者自称:“《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指南明)新事”,他之所以要“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目的是为了“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激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在众多反映历史的剧作中,《桃花扇》创作思想的明确程度可谓首屈一指。 《哀江南》为全剧结尾的一套曲子。这套曲子先铺写唱曲人目睹的凄凉景象,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放声悲歌。曲词哀切感人,表达了深挚强烈的亡国之痛。 戏曲知识 弋阳腔:明代戏曲四大声腔之一,盛行民间,源出江西弋阳,至嘉靖间流传南北。 文章结构 作业:归纳主题 《哀江南》 一、 学习目的 1.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 二、学习重点 1 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背诵全篇曲词。 三、学习难点 1.理解文中对南明灭亡后南京城内外景象描写所抒发的感情。 2 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四、学习方法 点拨、解析、鉴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