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北京青年大型调查报告:志愿者学历整体较高 王英姿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这类人:遇见陌生人问路,即使她不知道也会掏出手机打开导航。她刚来北京读大学时就成为了一名志愿者,最难忘的是本科毕业后去四川支教一年的经历。平日里会留意志愿者的招募信息,时间合适就和小伙伴走起。她爱公益、爱行动、不爱冷漠,爱挑战、爱拼搏。在朋友圈里她会晒支教日记和孩子们的笑脸,最重要的是,从不晒包包。志愿服务的北京范儿被质疑志愿服务动机?肯定遇到过!曾任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的元方告诉记者,上大学时就有人质疑她是为了加学分,工作后参加志愿服务被人说是好出风头,但真的都是少数,大部分人听到我的经历都会说,好赞!让元方感到骄傲的时刻通常出现在假期回老家,留在家乡的同学听她说起志愿服务经历时会点赞,但觉得不是一路人。甚至有同学在听她说喜爱做公益时回了句你手真巧。他以为是做工艺品啊,这在北京绝不会发生,感觉志愿服务挺普及的,因为它代表着北京范儿!元方周围的朋友基本上都参加过志愿服务,她曾和大学宿舍同学利用寒暑假去西部支教,也在 20XX 年北京奥运会时成为鸟巢的一名志愿者,用微笑共同打造了北京名片。根据团北京市委对 3.5 万多名在京青年调研数据显示,在问及你最希望参加哪些活动时,选择志愿公益活动位于前列;在问及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方面,选择同意的占 79.8%;在问到是否认同当别人有需要的时候,我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时,选择同意的占 76.7%。调研分析认为,首都青年高度认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高度接受和认可志愿服务活动。这大概就是让黎肖乐觉得骄傲的北京范儿吧。志愿服务遵从内心驱动在很多对志愿服务持观望态度的人看来,向需要的人伸出援手并非易事。究其原因,有人认为做志愿者是有钱有权的人才做的事。值得注意的是,这项针对北京青年志愿者的调研恰恰与以上结论相反。非得是有权的人才能参加志愿服务吗?数据表明,工作职务方面,剔除在校学生数据,其中办事人员占 26.9%,专业技术人员占22.3%,一线工作人员占 18.8%,单位负责人仅有 3.7%。调查显示,大多数青年志愿者是基层一线工作人员,收入和职位不高。这与西方国家志愿者普遍有闲、有钱的情况有明显差异。对于青年志愿者的非京籍青年所占比例,调研发现非京籍青年占 34.1%。调研分析认为,志愿服务是外地青年融入北京、认知社会、参加公共事务的一种途径。加强青年志愿者工作是推动社会融入、组织重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