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体运动的速度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 吴月清依据教材:粤教版(必修 1)第一章第三节<<物体运动的速度>>教学流程:提出问题——>引出平均速度概念,通过具体实例的计算和讨论与交流环节使学生体会与初中所学速度的区别,加深对速度矢量性的理解——>在实验与探究活动中用无限逼近的思想提出瞬时速度的概念——>课堂总结——>巩固练习。教学简案: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通过对初中学习过的速度概念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在讨论与交流环节让学生初步体会速度的矢量性,加深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再让学生对一张轨迹图进行实验与探究,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引入瞬时速度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体会数学在物理研究中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坐标图上讨论物体运动的速度,初步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2)在由平均速度概念过渡到引入瞬时速度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会极限的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从平均速度概念引人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用心 爱心 专心难点:瞬时速度概念的引人和理解。四、教学方法:采用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 解决问题的方法。 注重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分组活动、分工合作。五、课堂教学设计及程序:教学设计及课堂程序学生主体活动说明/点评一:引人新课提问: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2.初中对速度是如何定义的?1.学生能提出两种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找到统一的标准,得出速度的表达式。2.学生能回忆起公式。效果较好,比直接给出定义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二:平均速度1.得出的定义和公式,强调的概念和定义与初中的V形似而神不似,S是位移而非距离。举例:一学生在跑道上跑一圈的路程、位移、平均速度分别如何?2.引导学生得出平均速度概念的意义: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3.指出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4.在讨论与交流环节学生在图上标出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后,引导学生得出利用坐标纸计算的两种方法:1直接测量线段的长度后用比例计算。2利用勾股定理求斜边的方法。5.引导学生思考:平均速1.计算同学在跑道上跑一圈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