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模式探索第一部分 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经说过:“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着好奇和敬畏。”我们的中学物理课程应如何培养孩子,从而使其获得一个公民所应具有的科学素养和激情?学生的本性特征、社会对公民应具备的科学素养的基本需求以及这种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等,在物理课程中如何得到体现?这是物理课程性质、理念与目标得以设置、体现、实现的基点。那么物理新课程应有什么样的基本理念呢? (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四)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五)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等。第二部分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学习的理论基础(一)多元智能理论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开发学生的智能提供了充分的心理学基础。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涵霍华德·加德纳把人的智能定义为“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创造出某种物质、精神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他认为世界上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