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与失重课程具体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2、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3、能够利用超重和失重现象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具体现象;4、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实质,教学难点是在超重和失重中有关对支持物的压力和对悬挂物拉力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采用分组实验、合作探究并实地感受的研究方法,让学生通过设计多种不同的实验方案,亲身体验、认识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培养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超重和失重问题; 3、通过分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过程,锻炼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目标制定依据1、 通过三条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三条牛顿运动定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通过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探究和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三条定律的认识,进而提高了学生对以有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本节课复习了关于重力的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和学习,可以使学生区分清楚“重力”和“重量”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从而进一步理解“重力”的本质。教学准备1、 具体问题的提出:学生已经学习过重力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条件,知道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细绳下悬挂的重物对绳子的拉力也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这个结论在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运动)下才成立。由此提出问题: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不为零时,压力或拉力还是否等于重力?请同学们设计适当的方案去探究和得到结论!用心 爱心 专心2、 教学器材的准备:台式体重称 8 个、弹簧秤及小钩码 8 套;3、 准备超重与失重研究活动记录表和调查研究记录表若干张;评价标准1、 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切身感受到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2、 学生是否能够根据已有的牛顿定律的知识从理论上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3、 学生是否能够把所学到的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的理解应用到具体的生产和生活中去并且解释和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4、在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否具有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交流合作精神及对科学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