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摩擦力(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这两种摩擦力的方向.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3.知道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知道最大静摩擦力跟物体间的正压力成正比.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的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3.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三、德育目标向学生渗透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辩证思想.●教学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 F=μFN解决实际问题.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教学难点1.正压力的确定.2.静摩擦力方向的正确判定.●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用具斜面、小车、毛巾、弹簧秤、长方体物块 4 个相同的重物、磨砂纸、投影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2.会用 F=μFN计算有关问题.3.知道动摩擦因数 μ 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4.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知道静摩擦力的方向.5.知道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学习目标完成过程一、引入[演示实验]1.手拉一木块在桌面上运动,停止用力后,小木块慢慢停下来.2.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教师]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小木块和小车停下来.[教师]它们为什么会停下来呢?[学生]由于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教师]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了摩擦力的一些知识,本节课进一步学习摩擦力的知识.二、新课教学用心 爱心 专心(一)滑动摩擦力[教师]在演示实验中,木块和小车都受到了摩擦力,这叫什么摩擦力?[学生]滑动摩擦力.[教师]滑动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呢?同学们能否举例说明?[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通过实验研究.方案一: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滑到光滑的水平面上.现象:小车一直运动下去.方案二:在光滑水平面上铺放一条毛巾,再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现象:小车在水平铺放的毛巾上慢慢停下来.方案三:将小车单独放在水平毛巾上,施加一水平力使小车开始运动后,立即撤去水平力.现象:小车慢慢停下.方案四:将小车单独放在水平毛巾上,不施加水平力.现象:小车始终静止.方案五:用一个大小等于小车的重力的向上的力,拉着小车,使小车在水平毛巾上以某一速度运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