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清明节的来历及饮食习俗 清明不仅仅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它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但许多人对于清明节气不是很了解,下面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来历及饮食习俗,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关于它的由来,有很多动人的传奇。下面就挑一个来讲讲:“春秋时代,晋国国君的儿子重耳为躲避追杀,在介子推等人的关怀下逃到了国外。他们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东西吃,此时的重耳还心系百姓,这感动了介子推,他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肉,烤熟了递给重耳吃。重耳在外流亡了 19 年后,最终回国做了国君。他给跟随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赏,只有忘了介子推。经人提示,他特别过意不去,打算亲自去请介子推。谁知道介子推早就带着老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重耳带人搜山,也没能找到他们。有人提议放火烧山,重耳接受了这个建议,结果适得其反,把介子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重耳特别后悔,把他们葬在柳树下,为忌烟火,他命令全国百姓每个的这一天都不得点火做饭,定为“寒食节”。第二年,重耳领群臣去绵山祭祀,发觉柳树复活了,就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把“寒食节”禁火,在“清明节”插柳,代代相传,成了全国性的大节日。 我们知道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大厦奠基,先烈们的丰功佳绩是不朽的,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国不会遗忘他们!人民不会遗忘他们!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儿童更不遗忘他们! 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先烈们的无限怀念;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向往;展将来,我们信念百倍,壮志豪情。不管我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们祖国的儿女,肩负着先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肩负着建设经济发达、文明富强、巍然矗立于世界东方宏大祖国的历史重任,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呼唤文明春风,告慰烈士忠魂! 清明节各地的饮食习俗 晋南人: 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聚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上海人: 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清明饼和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