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赤壁赋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册教案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以下是我整理的赤壁赋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赤壁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 “赋”的有关特点。 2.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致的语言。 3.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4. 理解作者由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和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的情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奇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板书课题) 二、简介“赋”的体裁特点 三、简介苏东坡及其在黄州的生活经历 四、指导诵读 这篇课文为辞赋,特别注重声韵美。在预习和教读中,宜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诵读中可根据以下要求,让学生注意韵脚和对偶句。 (1)指导学生注意以下押韵字和换韵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假如按现代汉语语音来读,有些字今日已不再押韵,这是由于语音随着语言的进展演变而变化了的缘故,在北宋时期,它们都是押韵的。至于其间进展演变的规律怎样,那是音韵学讨论的课这一点,向学生交代一下即可,不必求之过深。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举酒属(zhǔ)客 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 山川相缪(liáo) 酾(shī)酒临江 驾一叶之扁(piān)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 五、布置作业: 熟读并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研习课文 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讨论题:(1)第 1 段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情? (2)第 2 段怎样描写箫声的?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3)从第 3 段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生悲的原因有哪些? (4)苏轼针对客人的回答,阐述了什么道理,此时又是怎样的心情? 讨论提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