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再别康桥》教学案例-

《再别康桥》教学案例-_第1页
1/8
《再别康桥》教学案例-_第2页
2/8
《再别康桥》教学案例-_第3页
3/8
《再别康桥》教学案例 我说,同学们,这里要讲一点文学史了。中国的诗歌,不是诗就是词或者是小曲什么的,一般比较短小,长的也有,但不是很多。格式比较固定,写起来入场就行了。但到了近代,中国人开始借鉴西方人的诗歌,写起了所谓的新诗了,常常写得很长很长。有学生笑。先是晚清人在诗歌用新词,后来到了五四前后,终于有我们的朋友胡适之先生,也就是我们安徽绩溪人,出来写新诗了,他写了一个诗歌集子叫《尝试集》,其中的诗歌当然佳作不多,但具有开创意义。他主要是将散文的句子,用我的朋友干国祥的话来说叫锯下来,一截一截的,但在当时却有了别样的新奇。后来,就像今日一样,青年人总是喜爱新的样式的,所以青年人学写新诗的便多起来了,赶了时髦了。学生笑。我继续说,我对现代诗歌没有什么讨论,只是凭大体的印象,哪位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找有关的书读读,估量你们没有这个兴趣。又笑。我说,在胡适的基础上,后来出现了一大批文学流派,什么制造社啊,新月派啊,湖畔诗人啊,上个世纪二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百花绽放,好不火热呢。仅仅就诗歌形式的进展来说,我们前面所学的戴望舒功劳不小,将现代诗歌做得很精致,他创作的诗歌有了中国古典诗的魂,或者说是神韵了。在此之前,要提到的两位,一位是我们今日要学的多情的种子徐志摩,另一位与他同气的我们都知道的斗士闻一多先生,他们在现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上做了很多事情。好了。就讲到这里。今日我们就来学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我说,我先来读读这首诗。(读,略)学生有些兴奋,我说你们读吧。于是很有些学生很忘情地读。有摇头晃脑的,有比画着手势的。课堂应该有声音,我也颇有些受其感染了。显然这几节课的引带没有白费。 略而沉思之后,我说,读就到这里,下面我们来沟通一下,要交头接耳,唾沫横溅,方是境界。学生笑。我说,声音大一点,谈谈对这首诗初读之后的感受,或者也可以谈谈你对诗中的一些精彩的句子的喜好与理解,开始吧。于是学生沟通。上次来随堂听课的老师说,没有想到几天下来孩子就有这么大的变化,我说,课堂其实就应该是一个场,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营造,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你心中实实在在地有人在。闲话休提,看看学生沟通得差不多了。便开始进入文本。 我说,下面请大家谈谈读了这首诗歌后的感受?没有人应声,问了几遍,还是没有应声。想找几个学生起来回答,但还是忍了。我不能像有些老师那样,孩子不说,硬要说点什么。当然,在老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再别康桥》教学案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