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再别康桥》的教案

《再别康桥》的教案_第1页
1/4
《再别康桥》的教案_第2页
2/4
《再别康桥》的教案_第3页
3/4
《再别康桥》的教案 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 2、引导学生体味诗中的意象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3、当堂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难点 1、诗情的领悟是难点与教学的重点; 2、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三、课前准备 1、背诵这首诗 2、把四个大组分别分成意象派、绘画派、结构派、音乐派这四大派 三、教学设想 以诵读为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 四、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1-2分)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他就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传世的《再别康桥》留给了诗坛,也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人们。现在,让我们走进志摩,走进他的《再别康桥》。 二、走进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 年赴美留学,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间 。1931 年 11 月 19 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 35 岁。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 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辞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具体简介见课件,课件中插入了徐志摩和剑桥大学的有关图片) 三、欣赏配乐朗读<再别康桥>,后让学生读,让学生能找出差距 1、播放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 2、范读正音:青荇(xìng)长篙(gāo)漫溯(sù)笙(shēng)箫 3、学生朗读 4、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着重要求学生掌握语速、语调和感情)。 四、朗读直至背诵全诗(配乐) 1、老师背诵全诗 2、学生背诵全诗 五、走进诗情画意(课件展示 7 幅图画,这 7 幅图画按诗节顺序排列,老师一边打开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再别康桥》的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