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放学路上”》阅读附答案 (15 分) 消逝的“放学路上” 王开岭 ①“小呀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说我懒呀,没有学问我无脸见爹娘。”三十年前的儿歌倏然苏醒,在我经过一所小学的时候。下午四点半,方才还空荡荡的小街,像迅速充胀的救生圈,被各式私车和眼巴巴的家长塞满了。 ② 开闸了,小人儿鱼贯而出,大人们蜂拥而上。一瞬间,无数的昵称像蝉鸣般绽放,在空中结成一团热云。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只能用“失物招领”来形容。 ③ 就在这时,那首歌突然跃出了记忆,一字不差。 ④ 我觉得像被什么拍了下肩,它就在耳畔奏响了。 ⑤ 这首叫《读书郎》的儿歌,陪伴了我整个童年和红领巾季节。那会儿,它几乎是我每天上学路上的喉咙伴奏,或叫脑海音乐罢。偏爱有个理由:它不像其他歌那么“正”,念书不是为“四个现代化”或“革命接班人”,而是“先生”和“爹娘”……我觉得新奇,莫名的亲切。哼唱时,我觉得自己就是歌里的小儿郎。甚至想,要是老师变成“先生”该多好啊。好在哪儿,不知道。 ⑥ 那个黄昏,当它突然奏响时,我感觉后背爬上了一只书包,情不自禁,竟有股蹦蹦跳跳的念头…… ⑦ 从前,上学或放学路上的孩子,就是一群没纪律的麻雀。 ⑧ 无人护驾,无人押送,叽叽喳喳,兴高采烈,玩透了、玩饿了再回家。 ⑨ 回头想,童年最大的欢乐就是在路上,尤其放学路上。 ⑩ 那是三教九流、七行八作、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大戏台,那是面孔、语言、腔调、扮相、故事的孵化器,那是一个孩子独闯世界的第一步,乃其精神发育的露天课堂、人生历练的风雨操场……我孩提时代几乎所有的趣人趣事趣闻,都是放学路上邂逅的。那是个最值得想象和期待的空间,每天充满新奇与陌生,充满未知的可能性,我作文里那些真实或瞎编的“拾金不昧”“助人为乐”“一件有意义的事”,皆上演在其中。它的每一条巷子和拐角,每一只流浪狗和墙头猫,那烧饼铺、裁缝店、竹器行、小磨坊,那打锡壶的小炉灶、卖冰糖葫芦的吆喝、爆米花的香味、弹棉弓的铮铮响,还有谁家出墙的杏子最甜、谁家树上新筑了鸟窝……都会在某一时分与我发生联系。 对成长来说,这是最肥沃的土壤。 很难想象,若抽掉“放学路上”这个页码,童年还剩下什么呢? 于我而言,啥都没有了,连日记都不会写了。 那个黄昏,我突然替眼前的孩子惋惜——他们不会再有“放学路上”了。 他们被装进一只只豪华笼子,直接运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