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项脊轩志》第二课时(出示课件),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项脊轩志》是《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言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培育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由于文言文距今年代较远,阅读困难较大,所以大多技校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反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要想让学生喜爱学习文言文,就必须考虑文言文教学的“古为今用”,必须面对学生实际。 我在日常教学中比较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培育学生的感情共鸣。《项脊轩志》是浅易文言文,抒发的是亲情,容易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从我校德育教育的大环境和语文教学改革的小环境出发,我想通过本文的教学,尝试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以教材为例子,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同时使他们克服对文言文的陌生感,同意学习文言文。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在第一堂课学生已理解文意和掌握篇章结构的基础上,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能根据要求筛选归纳信息; 2.德育目标:解读归有光难言的伤痛,培育学生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完成能力目标。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完成德育目标。 三、 教法与学法 为了使学生掌握上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在教学中将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通过讨论、课堂剧演出等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来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 5 个步骤: (一)、新课导入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先出示一个谜语:以成语“衣锦还乡”为谜面,猜一位明代作家名。 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积极思考作答。谜底:归 有 光。通过新课导入融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注意力迅速回到课堂教学上来。 (二)、新课讲解 1.教给学生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训练学生根据要求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明确文言文阅读同现代文一样,第一步要整体把握文意。这便启示我们:阅读文言语段,要把它当作文章来读,而不能把它当作古汉语材料来阅读。根据这个阅读理念阅读古文选段,首先不要死扣字、词、句,要先整体理清思路,特别要注重把握其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