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和草原1.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2.朗读课文,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3.激发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重点: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1.作者简介。 屠格涅夫(1818—1883),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俄国 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有《巴拉莎》《猎人笔记》《父与子》等。他的小说不仅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现实,还通过对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2.根据拼音写汉字。 rú(濡)湿 目 xuàn(眩) 铿 qiāng(锵)zhēn(榛)树qióng(穹)隆 贪 lán (婪)3.解释句中的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夜里蕴蓄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积蓄在里面而未表露出来。 (2)过多的芬芳之气使得你头晕目眩。指花香浓郁使人感到一切都在旋转。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1)附近的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比喻)(2)一棵橡树贪婪地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银色的大水泡摇摇摆摆地从长满细致柔滑的青苔的水底升起。(拟人)5.本文以第 二 人称的视角来写,文中主要人物身份是 猎人 ,是按 时间 顺序来描写草原上的景物的。 问题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时间段景物特点黎明时候清新、湿润在阳光底下虽然凉爽,但炎热已经逼近 太阳越升越高空气新鲜清爽,景物欢快明亮 黄昏来临了 景色变换,空气清新 夜幕降临了 温馨 问题二:作者是怎样把草原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的?(提示:可从本文语言特点来谈)示例:(1)形象而准确的描写 如:成熟的黑麦“黄灿灿的”。“拨开濡湿的树枝,夜里蕴蓄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泉水上面,一棵橡树贪婪地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银色的大水泡摇摇摆摆地从长满细致柔滑的青苔的水底升起。”“树木、丛林和高高的干草垛,都投下长长的影子……”(2)修辞的恰当运用 比喻:“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遮掩了半个天空。” “附近的空气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拟人:“一棵橡树贪婪地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3)口语化的语言 如:“然而这是什么呀?”“赶快跑!”“我的天啊”“这是什么,火灾吗?” 问题三:写法和情感把握。 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遮掩了半个天空。太阳就要落下去。附近的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远处笼罩着一片柔和的雾气,看上去是温暖的;鲜红的光辉随着露水散落在不久以前还洒满了淡金色光线的林边草地上;树木、丛林和高高的干草垛,都投下长长的影子……此段是如何写景的?仔细品读,体会文字中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远到近地为我们描绘了...